四川醫保局2月13日發布《關于做好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從嚴確定種植牙全流程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其中成都單顆最高不超過4400元。

四川省醫療保障局
關于做好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
有關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醫療保障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障人民群眾獲得高質量、有效率、能負擔的缺牙修復服務,促進口腔種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醫保發〔2022〕27號)(以下簡稱《專項治理通知》)、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調控操作要點〉的通知》(醫保價采函〔2022〕140號)(以下簡稱《操作要點》)要求,經報國家醫療保障局批復同意,現就做好我省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從嚴確定種植牙全流程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
(一)嚴格確定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根據實際,結合我省新增口腔種植醫療服務項目公立醫療機構的試行價格,確定我省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以下簡稱調控目標)為不超過4400元(不含允許放寬情形上浮值,下同),并作為第一價區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調控目標,第二價區及第三、四價區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調控目標分別為不超過4300元及4200元。根據我省《關于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分級定價規定,確定第一價區、第二價區及第三、四價區的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調控目標分別為不超過3667元、3584元及3500元(詳見附件1)。各市(州)在確定調控總價時,調控系數n統一取值為97,即調控總價為“調控目標”乘以“97%”。各地擬定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總價時不得超過相應價區調控總價。

按照《專項治理通知》中對“診查檢查+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的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實施整體調控的要求,調控目標包含單顆常規種植全過程的診查費、生化檢驗費、影像檢查費、麻醉費、種植體植入費、牙冠置入費、醫學3D建模(口腔)、醫學3D模型打印(口腔)、醫學3D導板打印(口腔)和藥品費,不包括拔牙、牙周潔治、根管治療、植骨、軟組織移植、即刻種植和即刻修復加收、顱頜面部種植體植入加收、臨時冠修復置入等服務費用及種植體系統及牙冠(義齒)醫用耗材費用。
(二)嚴格把握符合放寬醫療服務價格整體調控目標的情形。對照《專項治理通知》要求,經濟發達、人力成本高、口腔種植技術領先的地區可按照《操作要點》的具體指標(詳見附件2)向省醫療保障局申請放寬調控目標,最高放寬幅度不超過10%(相關受理事宜詳見附件3)。屬于國家口腔醫學中心或口腔種植專業列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醫療機構可根據價格管理權限向醫療保障部門申請放寬10%。對于口腔種植成功率高、公開服務質量信息、承諾接受監督和檢查的醫療機構,可根據價格管理權限向醫療保障部門申請放寬10%。同時涉及多種放寬情形的,分別計算后加總確定調控目標。放寬調控目標部分主要在種植體植入和牙冠置入兩個項目的價格水平上體現。
二、分類規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
(一)加強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政策指導。各市(州)醫療保障局要根據價格管理權限梳理相關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醫療服務項目清單,結合本地區調控總價,在考慮已定價的診查費、生化檢驗費、影像檢查費、麻醉費等通科項目總費用的基礎上,合理制定種植體植入費、牙冠置入費、掃描設計建模費等新增的專科項目價格,且不高于同等級省管公立醫療機構價格。對于全牙弓修復種植、顱頜面種植、復雜植骨等技術難度大、風險程度高的項目,允許與常規種植牙手術價格拉開適當差距。固定義齒、可摘義齒等其他缺牙修復方式的醫療服務價格保持相對穩定,鼓勵醫療機構優先為患者提供適宜的缺牙修復服務。拔牙、牙周潔治、補牙等以技術勞務為主的項目,歷史價格偏低的可適當提高價格。公立醫療機構應在醫療保障部門指導下制定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價格水平要與醫院等級、專業地位、功能定位相匹配,并按規定報醫療保障部門備案。
(二)引導民營醫療機構規范收費行為。民營醫療機構口腔種植牙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定價應遵循公平合法、誠實信用和質價相符的原則,對比本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制定符合市場競爭規律和群眾預期的合理價格。對于承諾參與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接受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價格調控的民營醫療機構,原則上可將對應等級公立醫療機構調控目標作為本醫療機構的最高調控目標,已低于對應等級公立醫療機構調控目標的應保持價格穩定,確定后的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服務價格(包括后續價格調整)及服務構成同步報當地醫療保障部門。對于區域內種植牙集采中選產品使用率高、主動承諾接受價格全流程調控、口腔種植費用經濟性優勢突出、評價排名靠前的民營醫療機構,由各地醫療保障部門在官方網站上展示價格和費用情況,為患者就醫提供指引;對價格高、采用“介紹費”、“好處費”買賣客源引流的,予以公開曝光。
三、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治理主要措施
(一)嚴格執行價格公示和明碼標價制度。醫療機構應主動在明顯區域按規定公開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不得在標價外另行加收費用,并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接受社會監督。各地醫療保障部門需在官方網站長期公布并更新提供口腔種植服務的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名單,以及是否參與集采、是否響應全流程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等情況。各地醫療保障部門還應指導公立醫療機構公示本院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費用,其中,準許高于本地區調控目標的醫療機構,公示價格時同步公開價格上浮的具體依據。
(二)建立口腔種植價格異常警示制度。按照《專項治理通知》相關要求,各市(州)醫療保障局要建立口腔種植的價格異常警示制度,將價格投訴舉報較多、拒絕或消極參與種植牙集采、虛構事實貶損參與集中采購的單位和中選產品、不配合調控工作維護虛高價格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列入價格異常警示清單,每季度在當地醫療保障局官方網站進行公開。年內3次進入當地警示清單的醫療機構,由省醫療保障局集中公開,情節惡劣的報國家醫療保障局統一曝光。對列入價格異常警示清單的醫療機構,綜合運用《專項治理通知》中“監測預警、函詢約談、提醒告誡、成本調查、信息披露、公開曝光”等手段,促進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對列入價格異常警示清單的公立醫療機構,按照《專項治理通知》要求,審慎對待其提出的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等申報事項,必要時采取約束措施。
(三)加強各類各級醫療機構監測檢查。各級醫療保障部門要切實做好監測工作,密切關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及種植體等醫用耗材的實際采購情況,以及種植牙耗材價格、種植牙手術價格、患者次均費用、醫療質量指標等重點指標變化。對公立醫療機構及承諾參與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接受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價格調控的民營醫療機構,還應監測是否嚴格執行調控目標,是否對照執行調控目標內的醫療服務項目清單或服務構成,確保各項治理措施落實落細。各地醫療保障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將區域內價格排名靠前、群眾投訴舉報較多、拒絕參加種植牙集采或隱瞞報量的醫療機構作為檢查重點,對發現的重復收費、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線索,以及不合理不規范檢查診療行為,應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行政執法部門通報。
(四)切實履行全行業醫藥價格管理職責。各級醫療保障部門要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高度重視口腔種植等缺牙修復類醫療服務價格和耗材專項治理工作,切實履行全行業醫藥價格管理職責,組織專門力量,認真推進落實各項措施,實現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全覆蓋,形成長效治理效果。加強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調控與耗材集采的協同配合,切實降低種植牙醫療服務和耗材虛高價格,減輕人民群眾費用負擔,引導醫療機構通過透明價格、優質服務、規范管理、良好口碑等有序競爭、健康發展。
四、時間安排及要求
(一)合理制定調控目標及項目價格。各市(州)醫療保障部門應合理擬定本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價格,梳理規范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醫療服務項目清單,指導公立醫療機構合理制定實行市場調節價管理的項目價格,并對照允許放寬調控目標的三種情形確定擬允許放寬調控目標的醫療機構名單,按照醫療服務價格重要事項報告制度規定,于2023年3月10日前將以上內容及相關資料報省醫療保障局。(詳見附件3~6)
(二)按要求上報醫療服務監測情況。各市(州)醫療保障部門應按要求及時匯總并形成專項治理監測報告報省醫療保障局,上報時間另行通知。監測內容包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及種植體等醫用耗材的實際采購情況,種植牙耗材價格、種植牙手術價格、患者次均費用、醫療質量指標等重點指標變化。對公立醫療機構及承諾參與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接受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價格調控的民營醫療機構,還應上報是否嚴格執行調控目標,是否對照執行調控目標內的醫療服務項目清單或服務構成。
(三)加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督導檢查。各地醫療保障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和督導檢查,及時跟蹤政策落地實施情況。省醫療保障局將按照國家醫療保障局部署,在2023年下半年開展全省專項治理“回頭看”工作,并適時組織督導和交叉檢查,重點檢查區域內價格排名靠前、群眾投訴舉報較多、拒絕參加種植牙集采或隱瞞報量的醫療機構,對發現問題的醫療機構及時督促進行整改。
五、其他有關事項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醫療保障部門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由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負責和督導,抽調精兵強將、認真組織實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堅決的執行力抓好工作,確保專項治理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二)堅持全程治理。本次專項治理時間跨度長,社會各方關注度高,各地醫療保障部門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建立推進各項治理措施落地實施的長效機制,全程關注、全程投入、全程用力,確保治理工作取得長效。
(三)積極宣傳引導。各地醫療保障部門要在官方網站開設口腔種植專項治理專欄,通過宣傳政策文件、公告項目價格、公示中選結果、通報典型案例等形式,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專項治理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