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

  與樂山大佛相距30余公里 為近代作品

  11月10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佛頭雕塑的所在地——樂山市沙灣區(qū)太平鎮(zhèn)五高山村三佛寺。佛頭坐落在寺廟側(cè)面的天宮山崖壁上,距離樂山大佛約35公里。

 五高山村佛頭雕塑,坐落在天宮山崖壁上。 五高山村佛頭雕塑,坐落在天宮山崖壁上。

  五高山村3組組長余加洪介紹說,佛頭雕塑是20世紀80年代,被一個采藥的村民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在當時還引發(fā)了轟動。

  余加洪回憶,剛開始發(fā)現(xiàn)佛頭雕塑時,在雕塑下方還有香爐的痕跡,但雕塑四周沒有確切的碑文,所以他們也沒法確認頭像具體的雕塑時間,“只是在九幾年的時候修繕過一次,給佛頭涂了色。”

  三佛寺僧人宗成師父介紹說,該佛頭與樂山大佛同為彌勒佛,每到節(jié)假日,都會有很多游客慕名前來朝拜,他們?yōu)榱讼蛴慰透玫亟榻B佛頭雕塑,也曾查閱不少資料,但并無文獻記載,證明佛頭與樂山大佛有關(guān)聯(lián)。

  五高山村佛頭面形豐滿,眉似彎月,雙目微睜,平視前方。

  記者在佛頭所在的崖壁上看到,雕塑四周只有兩處文字記錄,但因風化破壞嚴重,難以閱讀。其中一處,可以清晰地辨認出“楊”“張”等簡體字字樣,疑似人名。另一處則刻有“巍巍仙山天問開,春光滿面下凡來,造福一方留千古,流芳四海揚五洲”等句子,落款日期疑似為1992年,且全為簡體字。

  五高山村佛頭雕塑四周的文字記錄。

  《樂山市沙灣區(qū)太平鎮(zhèn)五高山村志(1943—2020)》記載,該佛頭雕塑發(fā)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但無建造時間記載。

  11月11日,沙灣區(qū)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羅詩琪說,他們最早知曉這個佛頭,是在20世紀90年代。“太平鎮(zhèn)邀請當時文保所所長去看的,那個時候的佛頭還沒有正式修建好,沒有鼻子的部分。”羅詩琪分析,該佛頭很可能是太平鎮(zhèn)上一名叫李文海的村民,組織了一批喜歡搞雕塑的手藝人雕刻的,屬于近代雕塑藝術(shù)作品。

  羅詩琪說,三佛寺新建時,為佛像新增了鼻子部分。大家都認為該佛像非文物,未對外宣傳,在全國第二次、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也未被納入不可移動文物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