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崗位

  穩定就業有力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向社會輸送高校畢業生達到430余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十年來,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引導更多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等10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啟動新一輪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省人社廳、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等7部門聯合制定《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十條措施》,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人社廳聯合印發《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十三條政策措施》,多渠道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渠道……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為全省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創業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充足有效的崗位供給,是高校畢業生“有業就”“就好業”的基礎。十年來,全省多點發力創造和開發就業崗位,為高校畢業生多渠道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保障,始終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發展經濟,不斷擴大就業容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經濟總量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從2012年的2.39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38萬億元,總量躍居全國第六位。工業、服務業、農業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電子信息、食品飼料產業規模相繼邁過萬億元大關。

  經濟快速增長,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來自省教育廳的數據顯示,2013年—2022年,留在四川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人數累計達到249.03萬人,每年留川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占當年參加工作人數的比例均超過75%。

  面向基層,不斷擴寬就業渠道。十年來,全省大力實施“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一批又一批高校畢業生奔赴基層就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才華。以“三支一扶”為例,十年來,全省已累計有1.7萬余名高校畢業生通過“三支一扶”項目到基層工作,近80%的“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務于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為推動基層教育、農業、醫療、脫貧等民生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應對困難,深挖政策崗位潛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多重嚴峻挑戰。為此,省政府印發《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十五條政策措施》,盤活存量編制,擴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數量,推動全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進一步擴大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規模,結合實際努力擴大“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招募規模。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對年度吸納見習人員超過200人、留用率超過60%并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就業見習基地,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補。

  向市場主體要崗位。為鼓勵更多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人社、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綜合施策,對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并符合相關條件的,給予一次性擴崗補助、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扣減相關稅費、給予社保補貼、享受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

  抓搶新機遇,是四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大亮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以來,川渝兩地人社部門聯合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行動”,推進兩地未就業畢業生盡快實現就業創業。川渝兩地教育部門聯合開展成渝“雙城青才”“千校萬崗”等各類招聘會,共同為兩地高校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

  教育部門深化浙川東西部就業協作,舉辦“西才東就”四川高校與浙江優質企業網絡視頻交流對接會,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就業創業聯盟,組織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10所高校赴廣東省,對接、走訪粵港澳大灣區優質企業,拓展有關崗位900余個。

  做實幫扶

  順利就業有溫度

  “在困難的時候,就業部門工作人員給了我很大幫助。”2021年,王菲大學畢業后到成都創業。剛開始時,由于資金缺乏,商業推廣遇到困難。成都市錦江區就業局工作人員知曉情況后,第一時間幫助其積極準備大學生創業補貼申請資料,將1萬元政府補貼送到王菲手中。同時還幫助其聯系公司,做好品牌推廣和商業板塊鏈接。后來,在“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成都賽區比賽中,王菲設計的文創產品作為優秀項目展示,獲得好評。

  這是全省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一個生動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社、教育、高校等相關部門精準施策,全力以赴,用心用情用力做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采取實名制管理,“一對一”跟蹤幫扶,全力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

  家住瀘州市合江縣的楊科,是一名2021屆高校畢業生。今年6月,他在離校未就業求職登記小程序進行了求職登記。合江縣就業局工作人員電話回訪了解其求職意向后,向他推薦最新的崗位信息,講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以及查閱崗位信息的平臺和渠道。

  沒過多久,楊科主動打電話給合江縣就業局工作人員,希望能參加見習。在合江縣就業局的推薦下,現在楊科已經在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見習,公司為他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每月發放生活補助,并配備了專門的見習指導老師。

  “專人聯系,一對一幫扶。對有就業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機會。對有創業意向的,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對緩就業、慢就業、不愿就業者,通過職業指導、參觀見學等,幫助其轉變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四川省就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加強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管理,組織開展就業見習,積極提供精準服務。十年來,全省共為66。64萬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組織8.6萬名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參加就業見習,幫助59.71萬人實現就業。

  建專門臺賬,“一人一策”,促進高校畢業生重點群體就業。

  “工作有著落,我太高興了。”2022年8月,在成都市金牛區為民路的一個小區里,21歲的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孔欣茹和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孔欣茹是一名殘疾大學畢業生,因為有一條腿穿戴假肢,所以選擇工作有些受限。畢業后,為了找工作,她租住在成都市金牛區。

  在省教育廳、省殘聯共同開展的2022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送崗上門活動中,工作人員與用人單位代表一起,送崗到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家里,用人單位代表與殘疾畢業生現場簽訂勞動合同,幫助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孔欣茹是受助對象之一。

  一枝一葉總關情。全省緊盯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教育、人社等部門無縫銜接協調配合,建立困難高校畢業生專門臺賬,開展“一人一策”精準幫扶。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困難高校畢業生,開發公益性崗位進行兜底安置。對學籍在省內高校的低保家庭、脫貧殘疾人家庭、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以及殘疾、特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每人1500元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