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成都持續出現高溫天氣。上周日(10日),四川部分地區氣溫更是超40℃。而這天傍晚,連續工作了10小時左右的外賣小哥小鄭不幸暈倒在地,幸虧路人及時發現并撥打120急救電話,把他第一時間送到了醫院。
經過診斷,小鄭是因為在高溫下工作太久導致熱射病,經過幾天的緊急治療后,目前仍未脫離生命危險……三六三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楊嶺認為,以往一年可能才接到一例熱射病患者甚至更少,今年僅僅一周內就接到了3起,這種情況是十分少見的。
外賣小哥冒著烈日連續工作十小時昏倒
7月10日晚上7點過,成都犀浦的外賣小哥小鄭被送到三六三醫院急診科。來到急診科時,他全身高熱,體溫最高達42℃,同時整個人已經昏迷。隨后,醫護人員對其進行緊急降溫并大量補液。在此過程中,發現其多器官功能衰竭,伴有癲癇的表現,針對其器官功能障礙給予呼吸機支持。
據發現小鄭的交警介紹,他是當天傍晚送餐途中倒地的,從一早出門到倒地這期間,他已經頂著烈日連續工作了10個小時左右。
經過診斷,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楊嶺認為,小鄭是因為在高溫下工作太久導致熱射病。熱射病,通俗來講,就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肌肉組織、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問題,極易引發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截至目前,經過幾天的緊急治療后,小鄭仍在ICU,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醫生:一周接到3起熱射病患者,太少見
根據2019年首發于《解放軍醫學雜志》網絡版的《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熱射病是由熱損傷因素作用于機體引起的嚴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熱環境或者劇烈運動導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典型癥狀就是核心溫度升高>40℃、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例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損害,嚴重者危及生命。
楊嶺介紹,熱射病可以分為兩種,勞力型熱射病和經典型熱射病。
經典型熱射病常見于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個體,通常是被動暴露于熱環境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
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常見于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參訓的官兵、運動員、消防員、建筑工人等。
楊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除了外賣小哥,醫院本周還接收了2例中年熱射病患者,也是因為高溫導致昏倒。楊嶺說,以往一年可能才接到一例熱射病患者甚至更少,今年僅僅一周內就接到了3起。
提醒:最高氣溫超40℃應停止室外露天作業
單說勞力型熱射病,楊嶺認為,高溫、高濕、高強度工作是很容易造成熱射病的,“盡管每個人對高溫的耐受度不一樣,但還是不建議長時間在高溫高濕、不通風的情況下工作。”
針對像小鄭一樣需要在室外工作的人群,楊嶺建議可以采用“物理防曬+補充水分”的方式加以預防。簡單來說,就是穿防曬服,隨身攜帶淡鹽水、功能性飲料,車中常備清熱解暑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液、藿香正氣水,金銀花水等。
記者注意到,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同時,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