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時24分,全部人員轉移至臨時避險場所。
20時25分,泥石流災害發生。
5分鐘成功避險,應急反應迅速高效完成,這不是瞎打誤撞的偶然事件,是涼山州、冕寧縣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落實“三單四圖”“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等工作要求,壓緊壓實“三長兩員”責任,切實強化操作層面的一線防災工作,將防災預警信息落實到“最后一公里”的結果。
2017年7月,技術督導組在棉沙鎮做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時,發現龍家溝村居民區內發育一條長4.8公里的沖溝,集雨面積大、高差大,且居民聚居于溝口,擠占溝道影響行洪。

現場調查后,技術督導組判定該條沖溝符合泥石流形成條件,將其定為重點監控區。
5年來,盡管這條沖溝從未發生過地質災害,但技術督導組沒有放松對其監控、復核,持續做好地災隱患早期識別、調查評價和監測預警等工作,為地災防治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服務:堅持每年汛期到點對村組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培訓工作,鞏固提升基層群眾識災、防災、避災、救災意識和能力;積極配合棉沙鎮政府組織地質災害避險演練,張貼一表雙卡、設計制作警示牌等相關工作,構建聯防聯控、群測群防的天羅地網,為成功避讓地質災害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5年前科學研判、5年間持續監控,技術督導組用5年時間厚積薄發,為5分鐘成功避險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
災害來臨時,技術督導組繼續肩負起應急搶險、災后排查等工作,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