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6月14日,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競爭性選拔結果通過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公示。

  其中,由四川省地礦局405隊牽頭編制的“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簡稱“若爾蓋山水工程項目”)成功入圍,從全國19個項目競爭性評審中脫穎而出,在獲支持的9個項目中名列第5,將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億元。

  這是進入“十四五”后四川省獲中央資金支持力度最大的生態保護修復類項目。

  項目區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涉及阿壩州內阿壩、若爾蓋、紅原、松潘4個縣,6條流域。

  項目計劃總投資52.55億元(其中中央獎補資金20億元),將通過三年時間(2022年~2024年)、39個子項目的具體實施,從源頭上、整體性、系統性、一體化推進該區域的生態保護與修復。

  項目實施后,預計每年新增固碳量4.56萬噸、水源涵養量3.33億立方米,將全面恢復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功能,鞏固提升生態固碳能力;將較大程度改善16.8萬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新增就業崗位5000余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預計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增加91億元,實現生態產業產值133億元,促進農牧民年均增收2100余元,實現區域生態特色產業全面提質增效。

  項目區位于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屬國家“雙重”規劃范圍,在我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區內有世界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濕地,提供了黃河上游干流枯水期40%、豐水期26%的水量,是黃河上游水源主要補給地和生物多樣性關鍵區。

  四川省地礦局黨委書記王建明多次專題聽取項目工作匯報,策劃指導項目工作開展,帶隊前往阿壩州溝通對接,有力組織協調推進該項工作,并兩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在兩會期間建言,呼吁加強黃河源若爾蓋濕地生態保護修復。

  405隊在申報過程中全力落實具體報告編制任務,由隊長許向寧任項目負責,組織抽調全隊專業技術骨干組成40余人的項目團隊,融合國內相關行業知名專家,以及成都理工、川農、水利院、川大、北師大、同濟大學等科研院所組成專家團隊,持續執著攻關3年。

  正是得益于省、廳、州、局、隊層層遞進地務實組織、協同推進,確保了申報工作的順利推動,并最終取得了良好效果。

  早在2017年,405隊即開始做項目啟動準備,多次前往阿壩州溝通對接。答辯前的一個月時間里,項目技術團隊對答辯陳述材料及其演示稿創作修改達30余稿。

  在參加自然資源廳及阿壩州委州政府組織的5次全流程正式仿真模擬演練過程中,405隊傾盡全力、最大化地保障了每個環節的成功順利完成和高度精準的支撐。

  對于項目創新,以生態環境保護航空遙感中心工程院院士王橋為組長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認同,認為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基于地質—生態系統自然演化規律的高海拔草原濕地綠色發展“若爾蓋模式”研究等方面,填補了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