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紅星新聞從四川省經信廳獲悉:四川省工業戰線積極應對近期疫情影響,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直面挑戰、克服困難、齊心協力,多措并舉保運轉、保安全、保生產。

  近期,受疫情影響的鄰水、夾江等地工業企業生產秩序有序恢復。

  保通穩鏈 戴好口罩抓生產

  5月19日,滿載長安汽車配套零部件的13輛貨運車輛陸續駛出川渝高竹新區開往重慶指定地點,這是自5月9日廣安鄰水發生疫情,全縣實施靜態管理后,除保障疫情防控、民生運輸的車輛外,第一次有滿載企業產品的貨運車輛自鄰水往返重慶。

  這背后,是川渝兩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各方聯動、共同努力的結果。經濟和信息化廳復產保產工作組5月17日趕赴廣安開展實地幫扶,工作組會同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鄰水縣有關部門和長安汽車等相關企業,5月19日即形成貨物運輸閉環管理方案。當天下午6時,貨運通道恢復運行。

  這也成為廣安工業加快復工復產的一個有力信號。

  目前,鄰水高竹新區已累計有48家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約占園區企業數量的66.7%。隨著汽車配套企業的復工復產,將有效緩解長安、長城、吉利、小康、比亞迪等整車企業和拓普、佛吉亞、安通林等零部件企業的供應鏈壓力。

  多級聯動 穩產保產蹄疾步穩

  全力推進穩產保產,省市縣各級下足功夫,企業用足心思。

  在與鄰水縣相距400公里的夾江縣,新萬興企業為實現在疫情期間仍能滿負荷生產,提前儲備可供20天生產的原材料,把倉庫改造為員工的臨時住地,購置行軍床200張,同時業主給予每名住廠員工100元/天的工作補貼。

  這是夾江縣積極探索以保重點企業正常生產為著力點的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的一個生動案例。

  夾江縣著重做好分區分行業精準施策,注重圈層管控,堅持不下大包圍、不搞全關停。堅持重點行業優先,不搞“一刀切”,優先保障國計民生需求和需連續生產的工業企業正常生產。同時,把企業作為疫情防控的基本單元,壓實企業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要求規上企業設置防疫管理崗位,確保像抓安全生產一樣抓疫情防控,引導企業構建彈性的生產組織方式。

  根據夾江縣疫情防控形勢,該縣迅速制定印發《夾江縣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六必須”“六堅持”》,從制度機制、進出人員管控、人員核酸檢測、防疫物資儲備、廠區消殺、就餐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明確要求,在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前提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同時制定《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綠色“六通道”》,全力做好企業復工復產運輸保障、要素保障、物資保障和核酸采集、防疫指導、信息報送服務。

  截止24日16點,全縣132家規模工業企業除14家疫情期間連續生產企業外,118家停產企業復工復產100家,其中46家規模以上陶瓷企業77條生產線、32家陶瓷企業52條生產線點火。這是夾江縣圍繞貫徹落實全省工業穩增長現場會議精神,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工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取得的實效。

  雙線作戰 全力穩住工業經濟基本盤

  隨著5月23日廣安市實現社會面清零,該市疫情防控向穩向好,推動經濟社會加快恢復成為當務之急。廣安工業戰線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線”作戰,迅速把工作重心放在推動工業加快恢復上,努力爭當復工復產的排頭兵。

  復工復產、保鏈暢鏈、生產封閉運轉等工作專班有序運行,加強與市保通保暢機制辦協調銜接,在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分批分類加大“白名單”園區和企業支持,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按照“防疫泡泡”模式封閉運轉,保產穩鏈取得階段性成效。

  下一步,廣安將出臺安全有序推進工業企業復產保產的支持政策,加強要素保障,加強主動服務,解決企業存在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切實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全力抓好穩增長、穩市場主體和保就業的工作。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四川工業戰線正扎實推動疫情防控和工業穩產增產,努力實現四川工業“挑好大梁”“扛好大旗”。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