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參與省市重點項目
培養更多檢驗專業技術人才
作為博士生導師的鄧建軍,一直堅持職業病及環境毒理學研究,在該領域已深耕27年,取得了很多突破和成就。
2015年,她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中國典型溫石棉與主要人工代用纖維致突變性及其機理研究”,對中國溫石棉進行了綜合評價,為我國的溫石棉走向世界作出貢獻;2016年,主持完成了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我國不同地域PM2.5致肺泡上皮細胞癌變的分子機理研究(重點)”,系統闡明了PM2.5致細胞損傷-病理變化-基因突變-癌癥發生發展的動態機制,為PM2.5所致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成果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主持完成了綿陽市應急科研計劃項目,從代謝組學方面探討了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和篩選出感染標志物,對疫情防治具有重大意義。
除檢驗科主任身份外,鄧建軍還是西南科技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和成都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西南科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近年來,她先后培養30余名檢驗技術骨干,20余名碩士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并多次榮獲“優秀碩士研究生導師”稱號。因為在科研上的突出成績,以她為負責人的研究成果,4次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建議重視公共衛生設施投入
重視傳染病預防工作
當選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后,鄧建軍說,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下一個5年內,我國應該更加重視公共衛生的投入,防更甚于治。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通常,老年人在疾病面前特別脆弱。“這就需要定期對老年人群進行體檢,提前知道老人的身體狀況。”鄧建軍說,大病之后的治療,不如前期的預防,因此,加大公共衛生設施的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增加公共衛生設施后,可以讓醫院的重心前移,提前做好疾病預防。同時,在當前疫情之下,還應該重視傳染病的預防,共同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