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里根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周翼
圖片和視頻素材由昭覺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人物簡介:洛古有格,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2009年,他從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在重慶一家國企工作。2013年,洛古有格返鄉,開展規模化特色化生態化養殖,成為致富帶頭人。
五年感受:五年來,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謝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如果沒有這個好政策,我的家鄉要想發展成現在的樣子,至少還需要等三四十年。
未來期許:我們再接再厲,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做好,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導語
小學四年級的那個六一兒童節,洛古有格第一次站上舞臺,表演了一段小品。老師分配給他的角色是一個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又回到家鄉帶領鄉親致富的大學生。
或許,他和老師都沒想到,若干年以后,他的人生軌跡與當年扮演的角色如出一轍。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在大涼山這個舞臺上,洛古有格和他的鄉親們,正本色出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戲。

航拍三河村的新貌
大學夢圓
我家出了三個大學生
村里孩子考上大學不再稀奇
1988年,洛古有格出生。
洛古有格的親戚中有人念過書,家境要好于常人。從小,父親就叮囑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們,“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過上好日子。”
從那時起,他就萌發了大學夢和致富夢兩個夢想。
追夢的道路長且阻。
他在鄉中心校上小學,學校全彝語教學。四年級那年的六一兒童節,他被老師請上臺表演小品。他扮演一個念了大學又返鄉帶領鄉親致富的青年。
那時的他,還有點懵懂,不太明白這個角色,更沒想到若干年以后,他把自己“演”回了當年的角色。

以前通往三河村的路
小學五年級,他轉學到解放溝片區的學校。學校離家很遠,徒步要走一天。住校的日子很孤單,多少次,他躲在被窩里哭,偷偷思念親人。
通過努力,洛古有格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還考上了高中,距離他圓大學夢越來越近了。2006年,他參加高考后,通過鄉政府旁邊一個小賣部的座機查詢到他被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錄取了。他的喜訊,感染了小賣部的老板,連電話費都不收了。這個好消息還傳遍了整個村莊。在他之前,村子里只走出去過兩名大學生。父母很開心,殺了一頭小豬兒,買來成件的啤酒,宴請前來賀喜的親友。
至今,全村人歡慶他考上大學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在他和另外兩個大學生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萌發了大學夢。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大學,現在是一名教師。他的老婆受他影響,脫產去樂山求學念中專,今年通過高職單招考上了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村民參加村里的文化活動
教育,改變著一代人的命運,也給家庭帶來更多希望。現在,村民越來越重視對下一代的培養。“過去,是老師求著學生去上學;現在,是家長用盡全力為孩子尋找更好的教育資源。” 洛古有格說,村里至少有五十戶家庭舍近求遠,把孩子送到了昭覺縣城或者西昌市,父母在城里邊打工邊陪讀。而村里考起大學生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去年有一個孩子還考上了武漢大學,“現在,大家更關注的是,誰家的孩子考上了本科,考上了重點高校。”
致富夢
產業已經種進村
帶領鄉親致富永遠在路上
從西昌出發,自駕車,沿著國道245一路往東,約莫兩個小時就到了洛古有格所在的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
五月的三河村生機勃勃。烏金豬在坡里翻拱著吃食,牛羊悠閑地啃著青草,地里的玉米長到筷子高。

涼山州昭覺縣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洛古有格和他帶頭喂養的牛
“哞哞……”還沒走攏牛圈,先傳來牛叫聲。洛古有格隨手扯起一把草料,喂給離他最近的那幾頭西門塔爾牛。
洛古有格的電話鈴聲不時響起,有聯系肉牛生意的,有咨詢“雁陣工程”的。原來,浙江余姚為三河村提供了300萬元產業扶持金,用于養牛“雁陣工程”,洛古有格正是這個工程中的“領頭雁”。
時光倒回至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時,洛古有格所在單位組織員工在食堂收看直播。會議透露出黨和國家關心烏蒙山區及其貧困問題的信息,讓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鄉,也點燃了他小時候的致富夢。
2013年,他作出決定:辭職回家鄉養豬。
當時,他每個月領到手的工資5000多,比老家鄉黨委書記還高。他的決定,惹惱了母親和妻子。母親流著淚問他,“放著大都市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回農村養豬,你咋想的?既然要養豬,何必上大學找工作,兜這么大個圈子!” 妻子則背起娃娃回了娘家。
為了心中的夢想,他只好苦口婆心地勸說,并得到了親友的支持。就這樣,離開涼山7年后,洛古有格踏上了返鄉之路。他的創業,是從養烏金豬開始的。后來,各地爆發非洲豬瘟后,他將產業方向調整為養肉牛。2016年,他從10多頭西門塔爾牛起步。2017年8月,洛古有格當選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成了村里名副其實的青年帶頭人,“帶領大家共同富裕”成了他更大的責任和壓力。2020年,他擴大了養牛的規模。

三河村希望的田野
洛古有格不僅建有養殖場養牛,還帶動家人、村民一起養。他的養殖場可實現3人穩定就業、200余人靈活就業,為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以上。同時,他為村民擔保貸款,尋找養牛的啟動資金,幫他們提供技術支持,為養殖戶尋找市場。“一頭品質高的母牛可以為一個家庭帶來一萬元左右的收益。” 洛古有格說,他父親去年養了4頭母牛,收益達到4萬多,村里有幾戶人家養了十來頭牛,年收入接近10萬元。他介紹,到目前為止,村里有168戶養殖農戶 ,其中脫貧戶68戶,每戶年收入平均增加2500元。

三河村的新房子

三河村新房子
洛古有格高興地告訴封面新聞記者,2021年,三河村人均純收入15000多元。他還盤點,村里除了養上千頭肉牛外,還養了上千只羊、上千頭豬,種了1100畝中藥材、500畝生姜和370畝冬桃。

三河村村史館
更令他期待的是,村子將要發展文旅產業。2020年,三河村入選四川省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其舊村址也被增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成為四川長征干部學院實踐教學點之一。另外,很多游客對三河村、火普村感興趣,愿意帶上娃娃來研學。為了盤活這些旅游資源,三河村修了兩條路,一條與火普村相連,一條與三河村舊址相連。“與火普村相連的那條路,馬上就可以鋪瀝青了。”他補充道,村里還計劃流轉閑置的房子打造成民宿,接待游客。

通往三河村的柏油路
“種植業、養殖業和文旅業將是三河村未來的主導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 洛古有格說,他相信,以后老百姓的腰包會越來越鼓,這讓他對實現致富夢充滿了信心。
他曾公開講過,他萌發了第三個夢想,即鄉村振興夢。不過,他反復思量后認為,鄉村振興夢也屬于致富夢的范疇。“致富夢和鄉村振興夢永遠在路上,我將繼續努力帶領村民逐夢大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