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 實習生 徐嬡雪

  成都長松寺公墓四川省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墻上,銘刻著3806名捐獻者的名字,部分捐獻者長眠于此。清明前夕,市民們來到這里獻花、默哀,為這些離世后依然造福他人的生命致敬。截至目前,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報名登記已達462萬。四川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31.4萬余人,居全國第3位;累計實現人體器官捐獻1309例、遺體捐獻1650例、眼角膜捐獻1785例,捐獻量居全國前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明確紅十字會參與推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即將于5月8實施的《四川省紅十字會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紅十字會應當參與和推動遺體和人體器官(組織)捐獻的宣傳動員、意愿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緬懷紀念等工作。

  近日,四川省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王淞先生告訴記者,在我國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有遺體器官捐獻意愿,可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上登記,也可到各級紅十字會現場登記報名。如果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身后可由直系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共同書面表示同意實現捐獻。

  器官捐獻受一定條件限制,如年齡、疾病、器官健康狀況等等,達到捐獻狀態(腦死亡或心死亡)時,需經器官移植醫院專家對捐獻者相關情況進行評估,評估適合捐獻后才進入捐獻流程。

  捐獻過程中,協調員全程見證器官獲取手術過程,確保獲取的器官與捐獻者及其家屬真實捐獻意愿相符。手術前,組織醫護人員對捐獻者集體默哀;手術后,恢復遺容遺貌,歸還捐獻者一份體面,是對捐獻者奉獻大愛的崇敬與尊重。

  捐獻完成后,協調員會協助家屬對遺體進行火化、安葬,組織緬懷紀念活動。省紅十字會每年清明節期間會在長松寺紀念園舉行莊嚴隆重的緬懷紀念活動,以此來弘揚捐獻者無私大愛的精神,倡導和推動公民逝世后捐獻遺體器官的新風尚,讓更多人了解這項拯救生命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發展。

  紅十字會持續對捐獻者家屬進行人道關懷。2021年起,國家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對每一例器官捐獻家庭給予1萬元的人道慰問;四川省紅十字會申請財政專項資金,對遺體、眼角膜捐獻家庭各給予1千元的慰問。還將器官捐獻困難家庭作為“博愛送萬家”活動的重點慰問對象,每年組織基層紅十字會到捐獻家庭開展慰問活動,保持與捐獻家庭的經常互動,切實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