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市袁家大院門樓 袁偉 攝

  據相關部門考證,獅市王家大院及其門樓,是富順縣繼鄧氏宗祠被毀后,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雕刻精美的門樓,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獅市古鎮歷史文化的見證。

  1949年后,王家大院曾用作“修建成渝鐵路枕木征集辦公室”,王家后人王孝培作為開明人士幫助料理。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民眾踴躍參軍,商人踴躍捐款。王孝培是當時王家大院房產持證人,他于1951年把本屬于長兄王本一和自已的全部房產變賣,其中前院的一部分賣給了居民牟官銀(榮),一部分賣給了居民袁紹清,一部分賣給了王永昌。下院的房產分別賣給了郭玉懷、彭少清。王孝培把變賣房產的收入,全部捐獻給政府,作為抗美援朝捐款。

  當地回應:

  存在年久失修情況

  正甄別受損情況,已申請專項資金修繕

  對于“袁家大院”的現狀,獅市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袁家大院”房屋占地面積427平方米,建筑面積227平方米,其年久失修的情況實際存在。不過,文保單位的保護修繕工作對專業性要求特別高,因此耗費的時間相對更長。

  獅市袁家大院現狀 袁偉 攝

  該負責人介紹,2000年,富順縣政府打造獅市古鎮品牌,由政府出資收購回袁紹清、牟高榮購買的房產,以袁紹清房產證為依據,并以“袁家大院”的名號申報文物保護。2009年2月,自貢市人民政府批準“袁家大院”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獅市袁家大院納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是獅市鎮唯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袁家大院”將如何修繕保護?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富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旅資源開發,聘請專業團隊制作了《獅市古驛水鄉旅游景區提升規劃》,將古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建設為沿江濱河步道,現已建成,包括1.7公里濱河步道、文化浮雕墻、游客中心;二期建設為古鎮內部房屋修繕整治,專門成立了古鎮街道梳理專班,梳理臨街房屋相關情況,實現科學規劃利用,對省市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逐一全面梳理,甄別受損情況,積極爭取資金,按房體治漏、結構加固、精細修繕的原則,逐步整治,重點修繕以“袁家大院”為代表的文物保護單位。

  因此,“袁家大院”目前處于甄別受損情況階段,同時已經向上級部門進行了匯報,申請專項資金進行修繕。

  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