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 受訪者 供圖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 受訪者 供圖

  自去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落地實施以來,“雙減”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今年,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落實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嚴格參照義務教育階段執行的政策要求。這被一些人認為是“雙減”進高中的信號。

  高中生需不需要減負,怎么看“雙減”延伸至高中學科培訓領域?“雙減”之下,“取消中考普職分流”甚至“取消中考”等話題也頻頻被討論,有沒有必要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能上高中?落實“雙減”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關注?

  在2022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圍繞“雙減”相關話題,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做了一次專訪。

  庹慶明從教30余年,從2005年擔任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開始,就積極試行特色辦學的方針,并使學校形成了普通教育、體育教育和職業教育“三教合一”的辦學特色。他認為,沒必要讓盡可能多的孩子都能上高中,教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學校就是好學校。沒有非到高中才能學好的定論,加強中職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才能平衡家長和孩子的選擇。

  另外,庹慶明認為要進一步推進高考改革,擺脫依靠單一的考試分數、排名錄取學生的應試教育傾向,同時逐步實現學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均衡,如此方能真正緩解學生的負擔、家長的焦慮。

  “雙減”對教師打造高效課堂的能力提出考驗

  澎湃新聞:去年“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在義務教育階段產生了很大影響。根據您的觀察與了解,“雙減”政策實施效果如何?“雙減”落地實施過程中,還有哪些重點、難點問題值得關注?

  庹慶明:此次“雙減”政策實施效果很明顯,首先,加快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其次,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作業多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更高了;另外,家長的教育焦慮情緒有緩解,家校矛盾也減少了。

  “雙減”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系列教育觀念的轉變,其背后是對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更高要求,如何快速引領他們快速轉變,順應發展,是重點也是難點。

  比如:“雙減”政策落地后,對課堂教育教學要求更高,作為教師,在“雙減”下,如何讓課堂更有效?又如,減少考試和作業,原來學生學習中會從考試和作業中暴露的粗心馬虎問題,現在更加隱蔽,不易暴露,如何去幫助發現學生這方面的問題并加以引導,很考驗教師的智慧,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做到。再如,有的家長誤解“雙減”,有的在配合“減”;但有的家長以為“雙減”就是讓孩子少做學校作業,很擔心和焦慮孩子在學習上輸給其他孩子,使孩子的學業負擔不“減”還“增”。

  澎湃新聞:對解決這些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庹慶明:我建議,思想上,要通過組織培訓學習,引領師生和家長快速轉變觀念。行動上,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與發展的研究,加快學校教育教學的全方位改革;另一方面,在高中追求特色化、多樣化發展的今天,可以考慮通過引入社會外部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雙減”延伸至高中呼應了國家的高中綜合改革部署

  澎湃新聞: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既有初中教育也有高中教育,從去年7月落地實施至今,“雙減”政策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有沒有產生什么影響?“雙減”主要是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但實際上高中生的學業壓力可能更大,您認為高中生有沒有必要減負?

  庹慶明:“雙減”政策的落實,有利于我們學校的特色發展,更是促使我校加快了課堂改革的步伐。目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關系穩定和諧,這樣的氛圍更有利教師的教育教學;學生從繁重的作業負擔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培養興趣愛好,實現“五育并舉”。

  以前學生學得苦,整天埋在書本堆里。但從去年開始,我們要求全校學生每天必須參與1小時體育鍛煉,學生要走出教室、走到操場,在陽光下快樂健康生活。學校開設有射擊射箭、皮劃艇、拳擊、武術等14個體育項目供學生選擇,此外還有60多個社團活動項目,實現全校學生全覆蓋。

  我認為高中生有必要減負,目前的考試招生聚焦在學生分數上,但是分數高并不代表學生綜合素質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不能有效幫助高校選拔適宜的人才。減負后,學生才有時間和精力追求個性化需求,才更利于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澎湃新聞: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提到,將指導各地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嚴格參照義務教育階段的政策要求落地執行。據您了解,高中生參加校外學科培訓的情況是否普遍?您怎么看“雙減”逐步延伸至高中學科培訓領域?

  庹慶明:高中生參加校外學科培訓的情況不是很普遍,偶爾有學生覺得自己某科跟不上班級進度的,會參加有針對性的培訓。

  我認為“雙減”逐步延伸至高中學科培訓領域不僅體現著國家的決心,也呼應和補充著國家對高中綜合改革的部署。“雙減”政策作為手段,背后體現著國家更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既然各個學段是貫通的,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雙減”相關措施自然也應向學前和高中階段延伸,從而使得基礎教育各學段在育人上實現銜接,推動政策更好地落地見效。

  加強家校溝通和政策解讀,可緩解學生和家長的教育焦慮

  澎湃新聞:對于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嚴格參照義務教育階段政策執行的要求,有些家長擔心,在各地教育發展不均衡、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的情況下,若學生無法在節假日、雙休日參加校外培訓,會導致校內“集體補課”情況出現。您怎么看這種擔憂?

  庹慶明:我覺得這些擔憂是正常的,任何一種政策的落實,都會引發有不同的理解和擔憂。但我認為這是大可不必的擔憂。我深知國家落實“雙減”政策的目標是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現實可能。這是利民利國的好政策。

  學生和家長的焦慮大多源于對“雙減”誤解和對前途的擔憂。為此,我們學校做了很多工作來消除學生和家長的誤解與擔憂。如:學校層面,我們在學校教師大會上宣講“雙減”政策,明確“雙減”的實質是要師生、家長轉變觀念,更是對我們學校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師清楚了,便于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在班級和學生層面,我們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和學生了解“雙減”政策是為了讓學生全面地發展、身心健康地成長,將更加考驗家長、學生與學校的配合度。

  同時,學校借助社交軟件,向學生、家長提供了傾訴交流的平臺和機會,積極幫助其解決疑惑,并對個別較焦慮的家長進行私下幫扶,幫助家長中肯分析孩子情況,提出較為有效的解決方案,讓家長和學生能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

  此外,學校和教師練好內功,提升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的認可度、信任度,也在一定程度能緩解學生和家長的憂慮情緒。

  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澎湃新聞:還有一些人擔憂,“雙減”政策反而會導致教育質量、教育公平的降低。對此類觀點您怎么看?您認為,“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如何避免出現教育質量下降、教育公平降低的情況?

  庹慶明:我不認為“雙減”政策會導致教育質量、教育公平的降低。“雙減”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系列教育觀念的轉變,其背后是對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更高要求,也是對國民素質的高要求。

  學校要把握機會,增強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多元服務能力,推動基礎教育更好地回歸校園。學校要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從源頭上減少家長對校外教育的需求,要在“育人”與“應試”之間更好平衡,為學生提供一些特色鮮明的實踐課程,促進全面發展。

  澎湃新聞:“雙減”政策出臺后,一些家長擔心,在“高中階段招生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政策要求下,自己的孩子中考中被分流,上不了高中。作為一名從教30余年的中學校長,您怎么看家長的這種擔憂?是否有必要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能上高中?

  庹慶明:家長的擔憂我很能理解。在當前,考上所謂的“好”大學,依然被視為孩子人生最關鍵的一步,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高中考上理想大學,但這種擔憂也是對中職學校的教育不放心和國家“雙減”政策不太理解造成的。

  是否有必要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能上高中?我倒覺得沒太大必要。教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學校就是好學校,沒有非到高中才能學好的定論,加強中職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才能平衡家長和孩子的選擇。

  舉個例子,世界射擊冠軍姚云驄,初二剛轉入我們學校時,成績平平、還有些調皮;入校后,我們的老師考慮到他好動、身體素質較好,推薦他加入了學校田徑隊。在老師的悉心教導和教練的嚴格管教下,他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并展現出體育特長。進入高中后,他因臂長、視力好、喜歡玩槍,進了我們學校射擊隊。2016年,在全國西南協作區射擊比賽中,他在男子50m步槍三種姿勢比賽中獲得冠軍,在男子50m步槍臥射比賽中也獲得了金牌。同年10月10月,他在全國射擊總決賽中獲得了男子三種姿勢冠軍。2018年5月,在國際射擊聯合會世界杯中,姚云驄和隊友奪得了混合團體10米氣步槍金牌。在2019年第14屆亞洲錦標賽上,姚云驄和隊友奪得了射擊男子50米步槍三種姿勢比賽團體冠軍。可以說,姚云驄在特長得到發掘和培養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又比如,我們2017屆高中生中有2名學生高二上學期在普高,期末考試成績不佳,語數外三科卷面總分450分,他們都只考了140多分;高二下學期他們轉到了我們學校的職教師資班,通過三學期的努力,最后一起如愿考進了四川農業大學。

  推進高考改革,實現校際資源均衡才能緩解家長焦慮

  澎湃新聞:放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來說,您希望義務教育能給高中輸送來什么的學生?若“雙減”進高中,將給高中教育帶來哪些變化或影響?

  庹慶明:我希望義務教育能給高中輸送來的學生具備這些條件:一是具備初中基本的學習知識和學習能力;二是身心健康;三是有追求、有夢想并且有一定特長。

  我認為“雙減”政策的實施對高中教育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機遇,也是一次挑戰。“雙減”政策的實施其實是一次教育變革,不僅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更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強大。當然,在高中階段落實“雙減”,也很考驗各級各方面的協調能力。

  “雙減”延伸至高中階段,其關鍵是對高中校內學習的提質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學校會把握機會,增強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多元服務能力,推動基礎教育更好回歸校園。

  另外,還是要進一步推進高考改革,擺脫依靠單一的考試分數、排名錄取學生的應試教育傾向,同時逐步實現學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均衡,如此方能真正緩解學生的負擔、家長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