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3月3日,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村的芒果地里,村民們正在為春管忙碌。但在數天前,仁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仁和第一水果交易市場檢查時卻發現,一戶商家的攤位上,竟出現了標注有“攀枝花特產”等字樣的芒果。
這些芒果并非“早到”,而是“冒名”。初查發現該經營戶銷售的芒果進貨地為海南,其使用標注有“攀枝花特產”等字樣的包裝盒進行銷售的行為涉嫌虛假宣傳,執法人員完成現場筆錄和證據收集后立即開展立案調查,這也是仁和區查處的第一例外地產品假冒攀枝花特色農產品進行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
近年來,攀枝花特色水果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認可,不少商販尋來外地水果,假冒來自攀枝花進行銷售。為嚴厲打擊這類違法行為,規范市場銷售行為,攀枝花市場監管部門結合“春雷行動2022”開展攀枝花特色水果“打假”執法行動。
為確保行動取得實效,攀枝花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制定案件查辦手冊、召開研討會、加強溝通協作,著力構建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長效“打假”機制。
聚焦“打假”突出問題,相關部門組織編寫《假冒攀枝花特色水果違法行為案件查處指導手冊》,對虛假標注產地、侵犯商標專用權、發布虛假廣告、虛假宣傳、標簽廣告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未明碼標價等6類假冒攀枝花特色水果的違法行為進行梳理匯總,逐一列舉定性、處罰依據,提升案件查辦質效。
多部門聯動明確外地水果通過高速公路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入攀后、在固定點位進行分銷、再由代發點通過各快遞公司銷售到外地的流通路線,確定調查取證的具體思路和常見方式,著力解決農產品“打假”案件取證難、立案難、成本高等問題。
此外,與交通部門及高速公路主要入攀通道建立信息定期傳遞和應急聯動制度,每周實時掌握枇杷、芒果等外地水果入攀數量、時間等數據,借助“網絡交易檢測信息分發系統”摸清銷售攀枝花特色水果本地電商平臺及對應物流倉儲情況,通過快遞公司倒查鎖定重點名單,充分發揮“疊加效應”,實現“靶向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