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之變

  提檔升級助力川茶壯大品牌

  納溪區是瀘州發展茶產業的核心區,被稱為“中國特早茶之鄉”。2月20日,四川第九屆茶葉開采活動周在納溪區啟動。

  “自2011年‘納溪特早茶’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后,一直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然而,分類產品的名稱、風格不統一,消費者辨識不清納溪特早茶具體產品等問題依然存在。”瀘州市納溪區農業農村局茶葉站副站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余蓮說。

  “經過反復的調研、實驗、評估,我們確定了‘玉筍’‘玉芽’‘玉針’三款納溪特早茶中高端綠茶產品標準。”四川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王云介紹,標準中明確規定了三款產品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及實物標準樣、產品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團體標準的發布實施,讓納溪特早茶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有標可依,有助于規范納溪特早茶的整體形象,增強核心競爭力。

  彭取敏表示,今年,納溪區茶產業發展的方向主要是提質升級,茶產業規模將穩定在31.5萬畝。同時,加快推進早茶集群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納溪特早茶”標準化體系建設,啟動5000畝歐盟標準茶園建設,以提升“納溪特早茶”高、中端產品品質。

  2月26日,以“中國蒙頂山·世界茶之源”為主題的2022年蒙頂山茶區第一背簍茶上市活動在世界茶都茶葉交易市場舉行,雅安正式進入春茶交易旺季。

2月26日,雅安市名山區世界茶都茶葉交易市場。攝影 黃剛2月26日,雅安市名山區世界茶都茶葉交易市場。攝影 黃剛

  雅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雅安今年將穩步擴大綠色(有機)茶園面積,全面推進加工提檔升級,不斷提升雅茶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快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雅安現代茶產業體系。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干毛茶產量達11萬噸,干茶收入超70億元,綜合產值達210億元以上,茶產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8500元以上。

  壯大茶產業,既要提檔升級,也要融合發展。在蒲江縣茶韻天成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28個專業解說員為游客提供種茶、制茶、品茶、辨茶、泡茶等講解服務,企業單位團建、學生研學和社會實踐……合作社去年接待達數萬人。“今年茶園新建了望月亭、觀景臺、小公園等,相信游客會比去年更多,也會有更多的人來實地了解‘蒲江雀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