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水寺未來怎么樣?
對標上海“新天地”
活化文化遺產融入新功能新業態
圣水寺片區的城市設計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操刀。1964年,中建西南院抽調人員參與三線建設,內江市棉紡廠就是這一時期的設計作品。
半個多世紀后,雙方再度攜手,開展內江圣水寺片區城市設計。潘一鑫就是中建西南院的技術骨干,在內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掛職主抓規劃設計。
“我們在保留記憶點的同時,注入新產業功能和新業態,激發活力。”潘一鑫介紹,片區設計將保持歷史文化資源與城市建設相融合,形成活力、時尚、引領消費和休閑娛樂的城市沿江地帶。
城市文化遺產片區的更新改造已有成熟先例。潘一鑫介紹,相比于遠離城市中心區域的北京“798”和成都“東郊記憶”,從形態上來說圣水寺片區位于市區核心地帶,更接近上海“新天地”片區。
中建西南院主任建筑師趙俊超,現在掛職任內江市國土空間委員會副總建筑師。他介紹,上海“新天地”片區原本破舊、擁擠,但因其石庫門舊建筑風格而富有歷史文化特色,通過因地制宜的改造,上海保留舊建筑,結合現代化的建筑組成時尚街區,喚醒片區活力。內江也將致力活化文化遺產,打造內江版“新天地”。
導入新業態,內棉廠更新改造以運動健身、商業休閑、娛樂體驗等功能為主導,打造具有工業化特色的創意街區。結合鐵路軌道設置鐵路公園,遠期規劃待成渝鐵路遷線后,保留原有線路為有軌公交線,串連城市重要公園、景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