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1米、重7斤的娃娃魚。張忠秋 攝長達1米、重7斤的娃娃魚。張忠秋 攝

  在南廣河沿岸生活多年,當地群眾對娃娃魚并不陌生。南廣河也曾是娃娃魚生存的樂土,黃立強說:“以前娃娃魚多,還會爬到石頭上曬太陽。后來越來越少,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了。”

  娃娃魚學名大鯢,對生態環境需求極高。由于經濟價值較高且生存環境遭破壞,一度數量銳減甚至瀕臨滅絕,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更好的保護珍稀魚類物種,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功、穩得住”的總體思路,珙縣沿河各地扎實推進“禁漁令”。如今娃娃魚時隔多年再次現身南廣河,這無疑得益于當地對生態保護紅線的堅守。

  據珙縣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吳昌軍介紹,為了守護珙縣的藍天碧水凈土,珙縣近年來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上多點發力。一是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開展水土保持工程、小流域整治工程,實行源頭保護。二是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要求,全力開展漁業執法,并嚴格管控污水排放,堅守流域生態保護紅線。三是堅持落實預警預報,開展常態化在線監測。四是堅持機制建設,全面落實“河長制”,同時,開展南廣河立法,用地方法規來保護流域生態環境。

  據了解,珙縣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推進的同時,各項生態文明建設也已全面鋪開。黨的十八大以來,珙縣積極推進美麗珙縣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鐵腕治污、精細治污,堅決打贏污染防治八大攻堅戰。如今的珙縣,天更藍、水更清,城鄉“顏值”不斷刷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