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盼二:是否能成為成渝“雙核”的“催化劑”?
“好快!”活動現場,有人這樣感慨。這里的“快”,不是指高鐵時速,而是指落地速度。
2020年1月,國鐵集團進行勘察設計招標,拉開了成渝中線高鐵的前期工作;今年8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到今天的項目建設全面啟動,歷時不到2年。這樣的速度,在國內高鐵中屬實罕見。
推進之快,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息息相關。“規劃建設成渝中線高鐵,是鐵路建設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國鐵集團建設部負責人直言,成渝中線高鐵項目從前期工作啟動以來,就以“加速度”在推進,在短時間內,組織地質調繪8000平方公里,開展全線勘察設計,精心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先行。”去年以來,國家層面出爐的涉及“雙圈”多個規劃,都在強調“雙核引領”——這讓加強兩個“極核”直連,愈加重要。
對比能實現直連的4條鐵路大通道,里程最短、速度最快的成渝中線高鐵,被寄予厚望。這也符合鐵路部門對其定位:“強化重慶、成都兩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成渝中線高鐵的兩頭,東連重慶科學城、西接成都東部新區,都是城市發展的“未來區域”,位于中部的樂至縣也已在規劃建設高鐵新城。種種跡象,讓人對這條“經濟大動脈”充滿期待。
放眼全國交通布局,沿長江正規劃建設全程時速350公里的沿江高鐵通道,串起成都、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特大中心城市,全線建成后,通道兩端的成都至上海,單程旅行時間將壓縮至7小時左右,僅為目前兩地間最短鐵路旅行時間的2/3。快速連接成渝第四“極”與全國其他主要城市,未來,作為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渝中線高鐵,將如何發揮作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