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是不是很難達到?

  并不難,四川人常說的“川普”差不多就是“三甲”水平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公務人員普通話等級應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教師必須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通知要求,對未達到上述普通話等級要求的人員,各地、各單位要督促其加強培訓學習,限期達到規(guī)定要求,確保全省公務人員在3年內全部達到普通話三級甲等以上水平。對新入職公務人員原則上應要求普通話水平不得低于三級甲等。

  三級甲等是不是很難達到?許丹雅介紹說,普通話水平等級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個級別再分甲乙兩個等次;一級甲等為最高,三級乙等為最低。三級甲等水平為倒數(shù)第二等級。

  我省普通話測試是機考,考試內容有讀單音節(jié)字詞、讀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短文和命題說話四個項目,總分為100分。具體要求為: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fā)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范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明顯,詞匯、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參加過普通話測試的公務人員,普遍表示達到三級甲等水平等并不難,“其實,我們四川人常說的川普就差不多是三級甲等水平。”

  許丹雅分析,新入職公務人員以年輕人為主,基本都能達到三級甲等。部分年齡偏大,特別是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公務人員,可能面臨“不會說”難題,對于這部分群體還需加強普通話培訓,“拉他們一把”。

  省語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可根據(jù)不同對象、不同地方方言,有針對性地開展普通話培訓,公務人員也可結合工作實際,聘請專家上門培訓。目前,全省已建普通話水平測試站103個(測試點108個),21個市(州)、78所高校和廣電、商務、交通、衛(wèi)生等行業(yè)都建立了普通話測試站。公務人員按歸口管理原則采取就近就便形式,預約測試機構安排專場進行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也可個人在網上報名參加測試。測試后1個月可取得等級證書。

  下一步,我省將強化普通話應用能力培訓。通知指出,各地、各單位將普通話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培訓重要內容,安排專項經費對公務人員普通話應用能力進行提升培訓和合格測試。對未達到普通話等級要求的人員,要加強督促。同時全面開展領導干部學普用普示范引領行動,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帶頭使用普通話,使普通話真正成為各級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工作用語。

  [新聞多一點]

  兩輪暗訪:24個單位7個市州綜合得分低于60分

  記者從省語委辦了解到,為全面了解全省機關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情況,2020年、2021年,省語委組織調查組對省直部門、市(州)和縣(市、區(qū))黨政機關及其政務中心先后進行了兩輪暗訪調查。“從總體情況看,第二輪調查結果好于第一輪。”

  省直部門單位情況較好,市州差異較大

  調查組采取隨機抽查、座談調研、服務咨詢等方式,調查主要內容為:公務活動普通話使用情況、公務人員普通話水平及單位對使用普通話有無要求等。在第二輪調查中,增加了公務人員對推廣使用普通話的態(tài)度、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了解程度等內容。

  從綜合情況看,省直部門、單位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情況較好,示范作用有一定體現(xiàn)。第一輪調查中,省紀委監(jiān)委機關、省總工會、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省體育局等單位綜合得分靠前;有14個單位綜合得分低于60分。第二輪調查中,省民宗委、省婦聯(lián)、省廣播電視局、省戒毒管理局、省體育局等單位綜合得分靠前;有10個單位綜合得分低于60分。第一輪調查中排名靠后的5個部門、單位,在第二輪調查中排名均有明顯提升。

  市(州)及縣(市、區(qū))黨政機關及政務中心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差異較大。第一輪調查中,樂山市、成都市、攀枝花市、遂寧市、涼山州等地綜合得分靠前;有6個市(州)綜合得分低于60分。第二輪調查中,遂寧市、成都市、宜賓市、瀘州市、攀枝花市等地綜合得分靠前;有1個市(州)綜合得分低于60分。其中,有3個市(州)兩輪調查排名均在后5位。

  公務人員說普通話難度不大,關鍵是“不想說”

  “大家推普意識不夠,不是不會說,而是不想說。”采訪中,多位業(yè)內人士如此感慨。

  記者了解到,通過兩輪調查和比較分析,目前全省黨政機關在公務活動中推廣和使用普通話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要求落實不到位,公務活動中使用方言比例仍然較大,公務人員使用普通話的自覺性不強;公務人員普通話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公務人員在使用普通話時表達不夠流暢;部分市、縣政務中心對使用普通話未作嚴格要求,使用方言接待來訪者較多,與窗口部門工作規(guī)范要求差距較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法規(guī)宣傳不夠,調查中僅42.6%受訪者能說出一部以上相關法律名稱。

  從事推普工作20余年,普通話水平國家級測試員、四川商務職業(yè)學院副院長許丹雅形容自己的工作經歷是“起起伏伏”。1994年,國家開始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掀起學習普通話熱潮。“熱了沒幾年大家就沒那么積極了,因為四川方言屬于北方語系,在與外地人交流時,好像說慢點也能被聽懂,說普通話的必要性和積極性就沒那么大了。”

  許丹雅表示,對于絕大多數(shù)公務人員而言,使用普通話不存在太大難度,關鍵是使用普通話的意愿,即存在“不想說”的問題,畢竟對于長久生活在方言環(huán)境中的人而言,脫口而出的方言還是比普通話更順口。“尤其是單位領導同志,如果不能起示范帶頭作用,推普很難在內部落實。”

  省語委將延續(xù)第一輪調查后的做法,對第二輪調查中排名靠后的單位和市(州),將“點對點”向省級部門、單位和市(州)人民政府進行通報,并發(fā)提醒函。對第一輪通報后整改不到位排名依然靠后的省級部門、單位和市(州),將適時進行約談。持續(xù)開展機關、公務用語監(jiān)測工作,適時開展整改落實“回頭看”。

  (圖片由省語委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