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響天氣曾經立下赫赫戰功

  舉兩個真實案例。

  2021年1月春季,川西地區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應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省人影辦緊急協調增雨作業飛機進駐西昌機場,與涼山州地面作業力量開展地、空聯合增雨作業,為撲救森林火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7月涪江污染事件發生后,四川省連續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涪江沿岸雨量增大,涪江遂寧段的水質在兩天內基本達標。一位省政府辦公廳領導當時評價:“人工增雨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氣象部門為治理水污染立下了頭功!”

  四川氣候條件復雜,氣象災害頻發,尤其是干旱、冰雹等災害往往給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損失。2005年1月1日,《四川省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2012年12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通知》。2015年7月四川省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正式成立,此后每年由分管副省長主持召開指揮部成員會議,對工作任務進行專項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對人影工作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而此番新文件出臺,在業內人士看來,既是順應國內大環境,也是順應省內現實需求。

  外部大環境——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省內現實需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農業生產抗旱、森林防(滅)火、防雹減災、消減空氣污染、重大活動保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四川全省開展飛機作業37架次,增加降水量5億立方米,受益范圍包括盆地區和攀西地區;開展地面增雨作業1153次,增加降水4億立方米;開展防雹作業2703次,有效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正如《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所指出,人工影響天氣是公益性、服務民生的一項事業。因此,四川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以下簡稱“省人影辦”)主任劉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用8個字評價這份文件的出臺:“恰逢其時、十分必要”。

工作人員為飛機作業安裝催化劑。工作人員為飛機作業安裝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