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圍城” 未來何去何從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的違法行為還折射出更深層的問題。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量不斷提高,矛盾逐漸轉移到處在污水處理產業鏈末端的污泥上。

  專家告訴記者,我國污泥產量逐年遞增,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技術難度高,而具備這樣技術的企業又少,目前全國各地“重水輕泥”的現象突出,導致“污泥圍城”現象日漸嚴峻。

  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禁止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和處理后的污泥。禁止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泥進入農用地。

  現實情況卻是,污泥衛生填埋空間越來越小,過去還能送去垃圾填埋場填埋,如今許多垃圾填埋場都已“閉庫”,不斷產生的污泥缺少去處;另一方面,即便通過工藝技術轉化為化肥,也只能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干化焚燒成本又高,因此無法消納不斷產生的大量污泥。

  目前,對污泥的處置依然是生態環境治理領域里的一道難題。

  專家告訴記者,處理污泥關鍵在于降低含水率,如果把含水率降下來,可用性與可處理性就會上升,同時污泥量也會下降。比如轉化為1噸“干泥”,80%的濕泥需要5噸,但如果含水率降到40%,就只需要2.5噸。

  “進一步降低含水率需要更高的設備和工藝要求,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專家表示,當前離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污泥何去何從,還有賴全社會各責任主體共同研究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