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在營商‘茬話匯’活動上,您提到企業受疫情影響資金短缺的問題,現在解決了嗎?”“解決了,區上協調了產業基金和我們對接……”近日,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監督專班,來到成都海天鴻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實地回訪,通過閉環監督護航惠企政策落地。

“營商‘茬話匯’活動是高新區積極搭建搭政企交流平臺的一次全新嘗試。借助這個平臺,企業可以與相關職能部門面對面交流,說出他們(企業)的委屈,他們的訴求,他們的建議。”成都高新區紀工委監察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一次營商“茬話匯”活動上,相關企業反映了這樣一個情況:位于成都南二環永豐立交橋西高朋大道旁“航利中心”項目,已于2014年4月交付使用。但從2019年1月起,該項目底層生活配套企業因土地性質及環保(煙道、隔油池)問題,無法新辦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也無法新引進餐飲等企業,對員工生活造成不便。

“對企業反映強烈的跨領域、跨部門、長期未解決的訴求,由紀委牽頭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查明是否存在推諉扯皮、久拖不辦的情況,積極回應企業訴求。”成都高新區紀工委監察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區紀工委監察工委通過現場調查和深入了解情況后發現,正是因為跨部門職能交叉、政策銜接不到位,使得企業反映的這一問題耗時費力卻難以解決。為此,區紀工委監察工委先后4次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召開營商環境甄審會,邀請律師、政策咨詢人員等專業力量參與研討,專題研究問題根源,共商解決方案。
在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推動下,多部門強化協作配合,日前“航利中心”底商已經按需完成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更換,部分品牌餐飲已相繼開張營業。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這只是成都紀委多向監督發力,護航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成都累計查處損害營商環境問題63件81人,通報曝光16件22人,推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與辦事環境息息相關。為督促解決痛點、堵點、難點,我們制定《圍繞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加強經濟領域精準監督工作方案》,深入查糾重視不夠、措施不力,甚至敷衍塞責、消極應付等問題。聚焦融資難融資貴、政府拖欠企業項目資金、新官不理舊賬、惠企政策措施‘空轉’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成都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陳洪介紹。
以此為指導,成都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大力探索實踐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監督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通過建設數字化監督平臺、打造政商聯盟、設立營商環境“監測點”、設立聯企“前哨站”、搭建紀企溝通“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推動相關主責單位進一步加強惠企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細落實,切實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走出具有成都特色的專項監督之路。
目前,成都市紀委監委已先后制定出臺《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意見》《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問責辦法》等措施辦法,提出30條規范政商交往務實舉措,列出10條正面清單,明確8條負面清單,厘清政商交往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