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除了治療,應急病房的醫護人員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疏導患者的情緒、干預患者的心理。在境外輸入性的病例中,不少患者對國內的防控措施不適應,情緒波動較大。為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醫療團隊專門成立了心理疏導小組,對每一位新冠患者要進行心理評估和輔導,團隊還會主動與成都精神衛生中心專業醫生聯系,達到心理干預的最佳效果。
用心的治療和真心的交流,治愈出院的患者中,不少與醫護人員成為了朋友,每逢節日彼此間還會互致問候。
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讓毛毅印象較深的還是那些不幸感染新冠的孩子。由于嚴格的隔離制度,在住院治療期間,有些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于是醫護人員就成為了孩子們的臨時父母。
毛毅告訴四川在線記者,來到新的環境,有的孩子認生,不配合治療,醫護人員們就買來玩具、零食,想方設法讓孩子開心,精心的照護下孩子們與醫護人員成了不是親人的親人。醫護人員還把孩子的生活拍成照片、視頻傳給孩子父母,讓他們放心。

在成都公衛中心的應急病房里,有90多名醫務人員,他們都和毛毅一樣每天都是從病房到隔離酒店、再從隔離酒店到病房。按照醫院的規定,這里的醫務人員一般是3個月一輪換,為治療需要也有像毛毅這樣的骨干醫務人員時常“超期”,羅海霞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去年12月來到應急病房的,這一呆就是8個多月,就在前段時間突發本土疫情時,由于工作緊張,她長時間沒有與不到一歲的孩子視頻,讓她沒想到的是,當她再度視頻時,孩子對著她叫阿姨。內心有些酸楚的羅海霞,并沒有因此要求調整崗位,依然堅守著與新冠作戰的最前沿。
進入應急病房后,毛毅就把照顧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父母的任務交給了妻子,家里的一切他插不上手,但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仍然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回家后一定要多干些家務來感謝妻子。”毛毅說。

兩點一線的生活,讓應急病房的醫務人員生活有些單調,回到隔離酒店與家人視頻成為大家的最大樂趣。毛毅告訴記者,為緩解醫務人員的壓力,醫院在隔離酒店里為他們建起了一個健身房,酒店的廚師也會時常出些新菜品,醫院每天還會為醫務人員們送來祝福等小卡片,讓大家感到溫暖和關心。
海報制作 胡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