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快速揪出“瞞報者”,誤掃場所碼也不會被“誤傷”
此前有一名去過鄭州高風險區的人員瞞報行蹤,就被“數據大腦”揪出來了。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數據資源管理處處長劉冰道出個中細節:“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快速給他賦了紅碼,第一時間下發給當地進行排查,然后當地排查結果也會迅速反饋到我們的‘數據大腦’中留痕”。劉冰介紹,“數據大腦”在匯集多個部門的海量數據基礎上,進行綜合治理,按照賦碼規則賦成紅黃碼,再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快速地、有針對性地分發給相關部門、市州進行排查。
“如果有人惡作劇,或自己不小心用手機去掃隔離地的場所碼,四川天府健康通也不會出現‘誤傷’(變紅)情況。”省大數據中心信用發展處副處長劉張解釋道,“數據大腦”會利用大數據時空軌跡篩查模型,對和確診者出入同一場所的時間、空間進行疊加運算分析,跟確診者不存在關聯時間段和關聯場所的人,即便想變紅都難。
1月11日,四川啟用了全省統一的健康碼——“四川天府健康通”。在此之前,各個市州的健康碼“各自為政”,不能實現數據互認。“去年成都郫都區疫情發生后,大家就有共識,全省如果沒有統一的健康碼,就無法實現統一標準,快速排查。在此之后,省大數據中心按照領導指示,組織數百名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用了兩周,實現了全省統一的‘四川天府健康通’上線運行。”劉冰說。

目前,四川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和四川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與四川天府健康通完成對接。四川省大數據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全面投入使用,通過掃描健康碼,30秒內完成信息采集,節約了一半以上的人力。該負責人還補充道,“一碼兩系統”出現前,疫苗接種信息采集核驗主要通過手寫和掃描身份證,前者增加醫護人員工作量,難以保障數據準確性,后者可提高數據準確性,但采集設備費用高,且身份證上的戶籍地址也不是最新的,如今,在前端信息采集無誤情況下,很快就能查到疫苗接種信息。
人性化
7×24小時答疑解惑,設計閱后即焚的“代領碼”保護隱私,成都大運會有望上線多語種版本
人性化的服務,也是“數據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我的紅碼何時轉綠?”“疫苗接種完成怎么未顯示旅行熊貓、金字保護牌?”幾乎每天,省大數據中心咨詢申訴團隊,都會接到8、9萬件關于四川天府健康通的咨詢問題(含智能客服咨詢量),年初至今累計咨詢量高達600多萬件。
四川省大數據中心規劃投資處處長祝玲負責指導這個五六十人的團隊。“我們是7×24小時值班,結合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和群眾咨詢熱點,我們會不定期更新客服們的‘知識庫’,以便快速解決群眾的問題。”祝玲打趣的說,“我是學計算機的,現在我和我們健康碼專線人員成了‘疫情防控政策通’。”
此前,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根據網民需求,在四川天府健康通陸續開發“關懷模式”、“離線碼”“代領碼”等多種功能。“關懷模式可語音操作,字體也更大,這是‘數據大腦’基于盲人、老人的需求設置的;像離線碼,也是考慮有些老人和小孩沒有智能手機,家屬可以幫著打印出來,老人和小孩可以帶在身上;至于代領碼,也是有網民反映手機臨時沒帶、臨時沒電而設置的功能,但請大家放心,代領碼是閱后即焚的,在別人手機上臨時使用也不留痕,不必擔心隱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