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四川省“省級百強中心鎮”考核辦法》正式出臺。根據《考核辦法》,四川“省級百強中心鎮”考評正式啟動,從2021年起,每年組織考核一批省級百強中心鎮,到2023年,共考核命名100個“省級百強中心鎮”。邱建表示,下一步還將單獨印發《四川省“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技術指南》,為加快建設成為縣域副中心提供科學指引。
政策“干貨”滿滿 全省已有13個市州出臺“百強中心鎮”落地措施
邱建介紹,目前,全省已有宜賓、資陽、德陽、內江、甘孜、綿陽、廣安、遂寧、自貢、瀘州、達州、巴中、雅安等13個市(州)率先出臺省級百強中心鎮落地政策。
在全省各地的“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計劃中,都有哪些政策干貨?
在一些市州,建設“省級百強中心鎮”的“時間表”已經確定。遂寧市提出到2023年底,力爭培育7個“省級百強中心鎮”,11個“市級重點中心鎮”,到2025年打造6個縣域副中心。
一些市州,還明確了分級梯隊推動的舉措,“例如,瀘州市明確了以縣域副中心和一般中心鎮進行分級定位,以衛星城鎮、城鄉融合發展示范鎮分類提出培育方向;遂寧市提出省、市兩級中心鎮的創建目標。”
在中心鎮建設的資金支持上,各地也是“干貨”滿滿。
邱建介紹,遂寧市明確每鎮每年1000-2000萬元給予重點支持,瀘州市設立市級中心鎮發展專項資金,每年3000萬元用于支持中心鎮改革發展,通過以獎代補激勵發展速度快、成效明顯的中心鎮;內江市對入選“省級百強中心鎮”給予500萬獎補;資陽市每年安排800萬元定向補助中心鎮,宜賓市每年統籌2億元資金支持中心鎮建設。
人才支持方面,在已經出臺相關政策的市州中,給中心鎮建設配備了強有力的支撐。
邱健介紹,比如宜賓市明確由副縣級干部擔任中心鎮黨委書記;內江市、瀘州市提出市縣雙向干部交流、培訓優先考慮中心鎮;德陽市明確每個中心鎮配備不少于1名鄉村建設規劃師,推動市縣兩級優秀教師、醫生和企事業單位技術人才對口幫扶等。
省人民政府網站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