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情的蹊蹺之處很快被發現!雅安市名山區法院執行局前往石棉縣安監局對煤業公司獎補資金采取扣留、提取等強制執行措施時,被煤業公司股東知曉。隨后,煤業公司股東以朱某某涉嫌虛假訴訟,損害他人利益為由申請再審。再審期間,朱某某出資為毛某某委托律師參與訴訟。再審申請被駁回后,煤業公司股東向雅安市名山區檢察院提出控告申請監督。雅安市名山區檢察院受理控告申請并介入調查后,朱某某又指使毛某某和公司人員作出曾收到購買設備的虛假證言。
法院啟動再審程序
2020年6月,雅安市名山區檢察院以該案涉嫌虛假訴訟為由,向雅安市名山區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雅安市名山區法院裁定對該案啟動再審程序,中止原調解書執行。7月,毛某某向公證處申請對他人證言進行證據保全并提交法院,擬進一步證明設備來源和購買行為的真實性。
雅安市名山區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朱某某、毛某某為套取國家財政獎補資金,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提供虛假證據并作虛假陳述,致使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啟動執行、再審程序,采取民事強制措施,嚴重干擾法院正常的司法秩序,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被告人朱某某、毛某某的行為均已構成虛假訴訟罪,且屬情節嚴重。
結合兩名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情節和認罪悔罪表現,法院依法判處朱某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4萬元;判處毛某某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2萬元。兩名被告人未提出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法官說法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本案中,朱某某與毛某某惡意串通捏造借款事實,騙取法院裁判文書,這種犯罪行為挑戰了司法權威,干擾了司法公正,嚴重影響了司法公信力,損害了司法形象,踐踏了國家法律。法院依法追究虛假訴訟者的刑事責任,有效震懾了犯罪人員,對于維護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誠信社會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假借合法形式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虛假訴訟,不僅違背誠信底線、侵害他人權益,也極大損害司法權威,干擾司法秩序,浪費司法資源,已經成為誠信社會建設中的“毒瘤”。必須對虛假訴訟“零容忍”,重拳打擊虛假訴訟犯罪,實現司法可信賴、正義可期待、權利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