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斷代的基點是武王伐紂,而這個時間點現在至少有44種說法

  我提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是華夏第一王都。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老先生們探索的前提下,我們在二里頭發現了眾多中國之最,前無古人,繼而開創了后世古代中國諸多制度的先河。

  二里頭在中國文明史上作為都邑,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早的,為什么重要?就在于它是華夏族群從多元到一體的一個節點。另一個節點是秦王朝。從秦王朝開始才從有中心的多元演變到一體化的中央集權帝國模式。

  2018年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成果發布會,給出了中華文明起源的三個時間節點:

  第一大節點,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跡象。

  第二大節點,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良渚等一批文明古國開始出現。

  第三大節點,距今約3800年前后,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并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這指的就是二里頭文明的興起,它開啟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文明。

  這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個基本結論,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大家知道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才開始有了確切的紀年,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對于此前的西周各王,只能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商代后期的武丁以下各王,可以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因為有甲骨文了;而商代前期,只能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至于夏代,則只能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這是因為我們無法把握一個確切的時間基點。夏商周斷代的基點是武王伐紂,這樣一個按說應該很明確的時間點現在至少有44種結論,前后相差112年。也就是說基點已經差了112年,學者們再采用關于夏、商總年數的不同說法,可以想見其累積誤差,所以徹底解決夏商周年代的關鍵問題還任重道遠。

  作為一個學者,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所以我是帶著比較平和的心態來看這些探索的。二里頭文化有了更細膩的年代框架,我們是在借著斷代工程和探源工程之力,推進著學術研究。

  我于1999年接任二里頭隊隊長,那是二里頭遺址發現40周年。在此之前,我們的兩任老隊長,都在任20年。我也干了20年,在二里頭遺址發現60周年那一年,主動辭去了隊長職務,把它交給年輕人去做。我覺得這成為一個傳承,相信二里頭在年輕學者的努力下能展現出更大的輝煌。我自己希望從田野考古學家轉身為沙發考古學家,寫自己喜歡寫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

  作為考古老兵,我這個人是一根筋,一生只干一件事。作為一線學者,我主編了《二里頭(1999-2006)》這套大報告,厚厚五大本四五百萬字,由國內外62位作者參與編寫。一套價格2000元,出版1000套左右,這套書在全球范圍內就不用再重印了,因為一般人看不懂,連考古人也打憷翻,但它是我作為學者的安心立命之本。后面的這些小書,都是由此厚積薄發而來的。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一句話,是我的責編從書中選摘出來印在《何以中國》書封底上的一句話: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獲知當時的真相,但仍然懷著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執著。

  用這句話和大家共勉。

  [聽眾提問]

  問:藝術、冶金、技術等都很發達的三星堆文明,為什么沒有自己的文字?

  答: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本來就沒有;第二,有,還沒有發現。我覺得后者更有可能。一般而言,在發達的文明和復雜的社會結構下,沒有文字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二里頭文化。

  三星堆沒有文字還可以理解,因為青銅鑄造可以在現場發號施令,然后組織安排、協調管理,有語言就可以了。而到目前為止在三星堆文化中還未發現復雜的聚落層級和社會結構,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問:請教遺址和文化的關系。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公眾對于三星堆一直處于云山霧罩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和我們學界沒有把遺址和文化的概念向公眾講清楚有很大關系。考古學上的文化指的是一定的時空范圍內,面貌相像、經常共出的一堆東西的組合。三星堆遺址從早到晚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人群,城頭變幻大王旗,三星堆遺址延續2000年,但三星堆文化只存在于其中幾百年的一個時間段,如果把三星堆遺址和三星堆文化混淆了,就會造成混亂。

  問:目前三星堆的發掘占整個遺址大概多少比例?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發掘有什么原因嗎?

  答:考古是一個“磨洋工”的活兒,二里頭至今挖了60多年,只挖了遺址的不到2%。請想象一下,300萬平方米只挖了4萬多平方米。三星堆應該不會比二里頭多。所以說考古發掘是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新的鉆探與發掘實際上一直在進行。這六個器物坑以前沒有發現,也沒有被盜,非常萬幸。新的發掘是因為三星堆遺址公園改造提升,考古工作先行,于是在木棧道邊上發現了三號坑的一個角,至此才揭開了這六個坑。

  問:為什么考古發現慣用發掘地名?

  答:考古遺址和考古學文化一般以最小地名命名,是為了避免重復。如果三星堆遺址命名為廣漢遺址,大家知道現在廣漢市內三星堆時期的遺址很多,以后再發現了重要遺址如何命名?而以村名,甚至村旁的小地名命名,如西北岡、月亮灣,這就具有可辨識性和排他性。同時,也是要保持客觀性和準確性,如以夏、古蜀這類國族來命名,就是一種具有相對性的推斷了。

  問:二里頭和三星堆是如何消失的?

  答:軍事占領和政權更替,只是原因之一,其他原因還有很多。無論三星堆還是二里頭,都有可能因為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瘟疫病毒等等原因,導致整體外遷。南方一般又是以單一稻作農業立國,遇到旱災、澇災,很可能顆粒無收,導致統治基礎垮塌。但只要沒有當時的文字材料,好多東西我們依然搞不清楚。

  問:三星堆遺址里為什么有那么多象牙?

  答:當代人將象牙作為奢侈品、裝飾品,極力獲取以顯現自己的身份地位。現在看來古今相通,可以推想三星堆人也認為象牙很重要。如果我們認為這幾個坑與祭祀有關,那么象牙也應該是用于祭祀的。

  具體的就說不清楚了。考古人的發現,肯定是說不清楚的比能說清楚的多得多。我們考古人有個自嘲的說法:什么東西解釋不了就往祭祀方面推。因為祭祀的理念和對象是形而上的,看不見摸不著。實際上我們擔憂這樣的泛祭祀推論傾向,但也沒有辦法,因為確實不知道。

  另外關于象牙的來源,商代時中原地區氣候比現在溫暖濕潤一些,還有大象生活。河南省的簡稱叫豫,在甲骨文中就是以手牽象。所以三星堆人和金沙人在四川當地獲取象牙并不是個麻煩的事,是不是也可以旁證兩個遺址里為何有如此多的象牙?

  本版文并整理/本報記者 王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