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曾昌文
以給人介紹外籍女朋友為由騙取錢財,雇人冒充外籍客戶虛構白酒外銷業務進行詐騙……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法院審理了一起詐騙案,一審判決被告人蒲某有期徒刑11年,并退賠被害人損失120余萬元。
以介紹女友為由騙取錢財
2017年6月,被告人蒲某認識了在成都天府新區經營超市的被害人陳某。2017年12月,蒲某以公司經營出了問題為由,向陳某借款6萬元。2018年1月,蒲某因無能力償還陳某借款,遂提出給陳某的兒子周某介紹外籍女友,并安排了一名外籍女子與陳某母子見面。
之后,蒲某注冊了一個微信號,冒充該外籍女子與陳某母子聯系,并以家中有事為由,向陳某母子騙取錢財。截至2019年6月,蒲某先后通過微信、銀行賬戶等收到陳某、周某的轉款共計100萬余元。為打消陳某、周某的疑慮,蒲某又先后通過微信歸還了約15.5萬元。據統計,蒲某累計給陳某、周某造成經濟損失逾84.7萬元。
虛構白酒合同進行詐騙
2018年3月底,蒲某經人介紹認識了被害人廖某、陳某平。蒲某在無白酒外銷渠道的情況下,與廖某、陳某平商量外銷白酒事宜。其間,蒲某邀約了一名尼泊爾籍人士陪同與廖某商談,讓廖某相信了這名尼泊爾籍人士是購買白酒的外國客戶。2018年5月19日,蒲某以其注冊的成都某國際貿易公司與廖某簽訂了白酒購銷合同。此后,蒲某以招待客戶、購買稅票等名義,讓廖某、陳某平向其支付款項。
為持續騙取財物,蒲某還偽造了一份與外籍商人簽訂的白酒銷售合同。截至2018年9月20日,廖某、陳某平先后通過現金、轉賬等方式共向蒲某支付了53萬余元(其中廖某支付10萬元部分為現金交付)。2018年10月1日,蒲某出具了欠廖某60萬元的欠條以及收到現金、轉賬共60萬元的收條。同時,蒲某還通過微信、支付寶收到廖某轉款金額近4萬元,同時通過微信向廖某歸還9.4萬元。蒲某還收到陳某平銀行轉賬金額43萬余元。截至案發時,蒲某累計給被害人廖某、陳某平造成損失44萬余元。
獲刑11年并處罰金2萬元
發現被騙后,陳某母子及廖某、陳某平先后向警方報案。2019年6月20日,公安機關將蒲某擋獲歸案。落網后,蒲某主動交待了其所騙款項主要用于償還他人債務及個人開支。
2020年4月20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檢察院以被告人蒲某犯合同詐騙、詐騙兩罪,向龍泉驛區法院提起公訴。2020年8月,龍泉驛區法院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對該案進行審理。庭審中,被告人蒲某及其辯護人對檢察機關指控的基本事實及罪名無異議,但辯稱陳某向其轉賬的其中一筆20萬余元是個人借款,應從詐騙金額中予以扣除;對廖某的詐騙金額僅有一兩萬元,且應以單位犯罪進行處理。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蒲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達50萬元以上,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屬數額特別巨大,應依法予以懲處。蒲某騙取廖某、陳某平錢財的行為并沒有伴隨合同的簽訂、履行,其非法占有的財物亦不是合同的標的物或其他與合同相關的財物,雖然蒲某與廖某、陳某平簽訂購銷合同,但僅僅是掩蓋其詐騙行為的手段,不是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的附隨結果,其行為應當以詐騙罪定罪處罰,不宜認定為合同詐騙罪。遂依法判決被告人蒲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2萬元;責令被告人蒲某退賠被害人陳某母子損失84.7萬余元,退賠廖某、陳某平損失44萬余元。
一審宣判后,蒲某不服,向成都中院提出上訴。蒲某認為,其對陳某母子造成的損失為45.5萬余元,其余均為借款;廖某、陳某平向其轉賬的大部分資金用于了購銷合同,給廖某、陳某平造成的損失僅為37萬余元。
近日,成都中院二審認為,原判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但認定犯罪數額有誤,遂依法維持龍泉驛區法院作出的“被告人蒲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的決定;撤銷“責令被告人蒲某退賠被害人陳某母子損失84.7萬余元,退賠廖某、陳某平損失44萬余元”的決定,改為退賠被害人陳某母子損失84.7萬余元,退賠廖某、陳某平損失38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