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從哪個地方回來的,核酸檢測做了沒?”“有沒有村社干部過來給你量體溫、做登記?”……2月1日早上9點多,在巴州區玉堂街道辦事處方山雁村,根據村口老鄉提供的務工返鄉人員信息,羅成(化名)一行3人挨戶排查方山雁村的疫情防控落實情況。
他們來自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一支在外人看來“只聞其聲,不知其人”的團隊。自2017年組建以來,先后有37人次加入這個隊伍。3年多來,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市上千個村莊,直接和貧困老鄉打交道;他們刀刃向內,清查各級各部門疏漏,向扶貧領域突出問題“亮劍”!
1月中旬,喜訊傳來,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入選我省關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擬推薦對象。目前,公示期已結束。

辦公室不設標牌,每年掛圖“作戰”
1月27日,記者走進了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這是一間“淹沒”在市政府辦公大樓里的辦公室,沒有門牌標識是第一印象。
推門而入,室內墻上除了榮譽獎狀、亮點工作、足跡墻外,還有一幅用三種顏色填充的地圖吸引到記者注意。這是一張2020年巴中市“分區分級、聯督聯查”三級攻堅圖,綜合脫貧任務、貧困程度、脫貧成效等因素,以紅、橙、黃三種顏色將全市139個鄉鎮劃分為I、II、III級攻堅區。
暗訪督查辦的人更愿意稱其為“作戰地圖”,“根據那一年脫貧攻堅的重點方向,我們每年都換一張。”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翻出一張2017年的“百日攻堅”暗訪督查形勢圖,上面僅有巴州區、恩陽區和經開區的233個貧困村,“2017年,巴州區、恩陽區脫貧摘帽,所以那一年我們對這兩個區和經開區實行全覆蓋督查,其他區縣實現‘點穴式’抽查。”
在足跡墻上,暗訪督查辦的起始點落在2017年6月26日。這天,巴中市委確定紀檢監察機關要帶頭開展好脫貧攻堅暗訪督查工作。10天后,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完成機構組建、機制建立、人員培訓,暗訪督查組進村入戶,發出第一份工作日報。
耗時不長,但在人員選拔方面,卻集結了各路精英,“首批15人,除紀檢部門外,還包括財政、發改、審計、住建多個部門的人員。這些人不僅要求業務精通,還得有一定的組織領導協調能力,思想作風也得過硬。”人員抽調期間,除了原單位外,幾乎無人知曉他們的去向。
就這樣,一個多部門精英組成的脫貧攻堅“影子部隊”正式啟航。
多看一眼公示欄,牽出村莊“微腐敗”
1月28日中午1點,記者跟隨羅成帶領的一支督查組來到巴州區棗林鎮牌坊梁村暗訪。
車停在聚居點附近,一行人直奔村民家中。
“要過年了,吃穿夠不夠?”“自來水放得起不?”“幫扶干部有沒有經常聯系?”……每到一戶村民家中,細查臺賬后,督查人員總會連續問上好幾個問題。一旦發現情況,立即聯系幫扶干部和村委會,全程錄像錄音。
在牌坊梁村3組的余光輝老人家中,羅成從客廳轉到廚房,再鉆進儲藏間,拍了拍余大爺家存米的藍色大桶,聽到幾聲悶響,才放心離開,“糧食滿滿當當的,臘肉香腸掛了一排,說明老兩口日子確實好過。”
暗訪流程看似瑣碎,卻透露著出督查人員的細致入微。
2018年2月,在南江縣下兩鎮江口村,另一組成員王俊林(化名)剛到村委會門口,就發現了端倪。村委會的公示欄上,時任村主任王某的園區務工費竟然是全村每月最高的,并且他還以家屬名義代領了另外兩人的務工費。“村里事情多,他一個村主任,哪有那么多時間去園區務工?”
帶著疑問,督查組順藤摸瓜,進一步走訪村民得知,此前王某和其他兩名村干部確實有套取危舊房改造資金改造村活動室的情況,并且王某還以長子的名義重復申報并享受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0.85萬元,用于個人及家庭開支。對此,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發出“紅牌”問責,南江縣下兩鎮紀委給予涉事人員黨內警告處分。
定期回訪看整改,一路參與家鄉變化
查出問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問題整改。
羅成來自南江,是暗訪督查辦第一批進組人員,“這3年多來,除了南江,我跑遍了全市的其他500多個貧困村,有的村子還去了好幾次。”
2017年8月的一個雨天,驅車1個半小時,羅成和2名組員們來到巴州區鳳溪鎮金子村。村子接壤南充市儀隴縣,屬于巴州區境內較偏遠的村莊。“到村口,車就沒法開了,全是泥巴路。”3人在雨中走了40多分鐘才到村委會。一路上遇上好幾個出門挑水的村民,連續走訪幾戶人發現,這里的老鄉確實吃水比較困難,電視信號也弱。督查組將情況悉數匯總,反饋給了巴州區。
9個月后,羅成和組員們再次回訪金子村,一條筆直的硬化路直通到聚居點,老鄉家的自來水也通了,電視屏幕不再有雪花。
2018年,也是一個雨天,羅成一組到通江縣板橋口鎮高家梁村暗訪督查。此處道路倒是順暢,但雨后山體滑坡,一塊大石落下,阻斷了督查組的進村道路,“手機信號也差,我們跑到100米外叫村民到村委會找人來清障。”1年后,督查組再次回訪,道路的山體已加固了防護網,手機信號也通暢了。
3年多來,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全覆蓋督查699個貧困村、抽查488個非貧困村,走訪群眾3.6萬余戶,總行程73萬余公里,查糾問題2392個,推動各級自查整改問題53320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為巴中脫貧攻堅的“第三只眼”,這群人將青春融進大巴山的條條道路、涓涓細流,一路守護著家鄉的發展。2021年,在嶄新的征程中,他們將繼續守護巴中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
圖片由巴中市脫貧攻堅暗訪督查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