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區競相發展

  加速走上合理分工、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解碼區域經濟發展,熊建中從另外一個維度給出了一組獨具“四川特色”的數據——

  2020年,成都經濟區經濟總量為48600億元,增長4%,在全省的比重達到60.7%。川南、川東北經濟區發展仍然強勁,兩大區域的經濟增長峰值達到4.2-3.8%,占全省的比重分別為16.2%和15.6%。此外,攀西經濟區的建設發展加快推進,增長達3.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個百分點,占全省的比重為5.97%。“總體來看,五大經濟區競相發展態勢更加明顯。”熊建中說。

  支撐五大經濟競相發展的動力在哪里?

  戴賓認為,這正是五大經濟區走上合理分工、差異化發展道路的必然結果。

  “區域發展不能簡單強調平衡,經濟條件好的區域,要承擔更多的發展任務。”他認為,從四川來看,成都經濟區是經濟發展先對較好的地區,應當率先形成增長極和動力源。而從實際出爐的數據顯示,成都經濟區在承載產業人口和產業引領帶動方面也越來越突出。

  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作為我省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腹地,其中川南經濟區涵蓋的四個城市都是百萬人口大市,城市之間聯系緊密,逐漸走出一條城市抱團發展的道路。川東北則充分發揮出北向、東向門戶功能,同時受到了成都和重慶的雙輻射帶動作用。

  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將走向何方?盛毅分析認為,隨著“十四五”規劃的逐步出臺和重點部署落地,成德眉資在全國的地位還會進一步提升,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步伐還會加快。同時,當前省內多個城市已經提出了“雙300”的(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300萬、中心城區人口突破300萬)目標,將加速擴大中心城市規模、增強發展勢能。

  “區域一體化和同城化步伐加快,分工協作進一步深化,是‘十四五’期間可以看到的景象。”盛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