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2020年,四川各級消委組織共受理文化、娛樂、體育服務類投訴2511件, 占年度投訴總量的4.88%,這其中,預付式消費方式占比較高。這是四川在線記者1月7日從四川省消委獲悉的。
預付式消費為何成為去年消費投訴熱點?消費專家指出,預付式消費由于消費者先履行義務、后得到權利,和傳統消費相比較,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先后次序反轉倒置,本應由市場主體承擔的投資風險、經營風險、資金鏈安全風險演變為市場主體與消費者共同承擔,消費者對此并無認識和心理準備。因預付式消費引起的辦卡容易退卡難、服務質量打折扣、設置不合理消費條件、合約履行期限未滿經營者“跑路”等問題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由于目前國家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難以杜絕預付式消費亂象,在實踐中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經營者違法成本較低,預付式消費亂象多,經營者關門歇業,消費者深受其害,消費者維權仍然較難。
[案例]
攀枝花市東區一兒童樂園以預付費即可享受價格優惠的方式募資,從事兒童娛樂服務經營。今年疫情發生后,該園即處于停業狀態,負責人失聯。因預付卡內余額無法繼續消費,消費者陸續投訴至當地消委。據統計,持卡人共240余名,涉及金額25萬余元。當地消委立即與經營者所在轄區派出所、社區聯系,在兩單位的支持下,爭取到樂園負責人委托店長參與調解。鑒于該店欠債較多,無法現金賠付,經調解,形成兩套解決方案:一是本著消費者自愿原則,可將消費場所轉移至另一同等規模的兒童樂園繼續消費;二是將店內實物按同等商品金額5--7折不等的方式折扣抵債,供持卡人兌換,截至7月中旬,持卡消費者陸續轉移消費或兌換,該起預付消費糾紛妥善得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