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禮拜一。坐標成都,天氣微涼。早高峰的地鐵迎來人潮,人們戴著口罩,自覺排隊,井井有條。早餐店在炊煙中迎來第一波客人,抄手和鍋盔散發著獨屬于成都的味道,吃完上班,一切剛好。
這一天與往常似乎一樣,但其實又不怎么一樣。我們享受著秩序與安定,但也時常會想,用雙手托起這份安定的不同崗位上的人,每天面臨的考題都不一樣。
比如,時間倒退一天,成馬開跑。為了做好比賽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相關單位早早就開始部署和協調,還提前三天進行了應急演練。從疫情最初,到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當下,每個崗位上的人都未松懈過。也正因如此,這座人口超過千萬的特大城市不僅擁有秩序與安定,更收獲了蒸蒸日上的發展,是全國千萬以上人口城市中感染率最低、復工復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
今天的成都,還有一處不同。今天,成都將召開一場隆重的大會——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目的,正是對這座城市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期間誕生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以最高的禮遇向城市英雄致敬,更讓成都人,凝聚起更加頑強、奮進的城市精神。
眾志成城
打贏一場特大城市的抗疫攻堅戰
成都是全國千萬以上人口特大城市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這背后,離不開每一個奮戰在戰線的人。
一場特大城市的抗疫攻堅戰,背后有多少嚴絲合縫的統籌與配合,可想而知。但回到驚心動魄的最初,成都書寫的節奏是這樣的:
1月1日,部署實行每日不明原因肺炎、流感等重點傳染病收治情況“零報告”制度;
1月16日,發現首例輸入性觀察病例后,第一時間作出安排部署并啟動聯防聯控機制,1小時完成流調、5小時完成初篩;
1月21日,成都市委常委會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公安、應急管理、交通運輸、邊檢海關、市場監管、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公共服務、科技硏發等各條戰線干部職工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
1月22日、23日先后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迅速部署開展全市城鄉社區、交通卡口、酒店民宿等第一輪全覆蓋排查。23萬名醫務人員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49.1萬黨員干部和社區工作者下沉到4370個社區、6.3萬個小區院落、3.2萬家酒店民宿,915名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采訪,發出戰疫最強音……
從1月21日起,成都僅用11天就完成3輪全覆蓋排查,用57天清零本土病例,有效地遏制了病毒蔓延。
而后,成都更是用一張嚴密的大網嚴防死守,構成這張大網的,其實就是每一個堅守崗位,和挺身而出的人。
我們仍舊能回憶起那些令人淚目的細節。
華西醫院支援武漢的第一批次醫療隊員1月24日就已集結完畢,次日就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前線。而他們,也是全國最早組隊請愿上戰場的“戰士”隊伍之一。
在1月20日當晚,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33個鮮紅的手印按在一紙請戰書上,“我請戰”。而那幾日,成都各醫院光是密布紅手印的請戰書,就多得數不過來。
那幾日,成華區保和街辦財務人員彭放,手指破皮帶血,那是一天敲門近400戶而留下的痕跡。大量的工作人員到社區入戶逐家排查,一天敲門幾百戶,是家常便飯。
還有過年不休連夜趕制口罩物資的企業、千方百計保障糧食蔬菜供應的商家超市,還有交通、環衛、快遞、媒體等等各行各業的成都人……他們以點滴之力聚沙成塔,構建起城市正常運轉的強大保障。他們值得一聲“英雄”,值得一座城市的最高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