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保障住學醫,強力補短板

甘孜州丹巴縣甲居藏寨。 楊樹 攝
住
“十三五”期間,四川累計易地扶貧搬遷136萬貧困群眾,規模居全國第二。
飲水更安全,全省295.9萬存在飲水困難的群眾喝上“干凈水”。

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
學
教育正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一村一幼”、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9+3”免費職業教育……
一張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的保障網絡越織越密,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醫
5年前,四川“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4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5年后,我省四川基本實現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的占比控制在10%以內。
緊緊鎖定“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十三五”期間,全省一次次“對癥下藥”,把短板補齊。
3。
沃野織錦繡,山鄉展新顏
“十三五”期間,四川貧困地區迎來機遇“窗口期”,加速發展。
新格局:
偏遠山區徹底告別“溜索時代”,溜索為大橋所代替;
全省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客車。

2006年3月21日,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村民帶著羊通過溜索過西溪河。林強 攝

2020年6月30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竣工通車。楊樹 攝
新面貌:
每個貧困縣都建有現代農業園區、每個貧困村都有集體經濟,
貧困地區“靠天吃飯、產業薄弱”的狀況徹底扭轉。

宜賓高縣新寨村的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