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攝影 華小峰

  11月17日,位于成都市武侯區金花橋街道陸壩社區的一個長方形“電子顯示屏”吸引了不少群眾上前查閱信息。

  “這個不是普通的電子顯示屏,這個是我們建設的‘智慧河長牌’。”武侯區河長辦干部羅中唯向記者介紹,通過“智慧河長牌”,社區居民和游客可以即時了解當地河流基本情況、三級河長名單和其他生活類服務。

  而這塊顯示屏背后連接的正是不遠處的成都市武侯區智慧水務指揮調度中心內。指揮調度中心內的液晶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江安河沿岸的動態畫面以及河道各監測點位水質監測數據。

  翻看“智慧河長牌”

  “這是我們建立的智慧水務系統,可以稱得上是全區河道問題處置的一個‘超級大腦’。”武侯區水務局水域管理科負責人徐磊介紹,通過智慧水務系統不僅可以實時監測河流動態數據,還可以對接收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成都市武侯區智慧水務指揮調度中心

  走出武侯區智慧水務智慧調度中心,不遠處就是正在安靜流淌的江安河。幾乎與河道平行,是當地打造的另外兩條通道——騎行道和慢行道。每天早上,沿著江安河走上一段,已經成為成都市武侯區金花橋街道陸壩社區居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美麗的江安河

  “現在河道及沿線環境比以往大幅改善,這要多虧了我們開展的一項民生項目。”武侯區河長辦干部羅中唯介紹,2018年8月,武侯區正式啟動“宜居水岸”建設,覆蓋江安河、清水河、黃堰河等9條主要河道,全長約63公里。

  羅中唯介紹,“宜居水岸”項目通過河堤改造、清淤疏浚、截污納管、綠化提升、綠道建設、海綿城市和智慧水務系統建設等綜合,切實改善全區河道水質,增強防洪排澇能力,提升濱水區域生態環境,助推沿河城市品質提升。

  據了解,武侯區“宜居水岸”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創新采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分兩期進行建設,含2年建設期和13年運營期。運營期結束后,社會資本方將該項目相關資產無償移交給政府。

  當地社區居民在江安河沿岸綠地里休閑娛樂

  “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有效緩解了政府建設資金不足制約工程建設的難題,有力推動了政府公共部門和融資企業共同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工程的建設和運營,以實現更好為社會和公眾服務的目的。”徐磊表示。

  截至目前,武侯區“宜居水岸”建設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共開施工點位近30處,作業面積約80萬平米,共有約900名施工人員,200余臺大型機械參與建設。按照工程總體計劃,“宜居水岸”一期將于明年3月完成建設,宜居水岸二期將于明年年底完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