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用積分兌生活用品。村民用積分兌生活用品。

  近日,筠連縣蒿壩鎮為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參照銀行管理方式,出臺村民道德行為考核方案。對村民道德積分進行量化,通過積善、積德、積美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方式,發揮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蒿壩鎮堅持“政府引導、群眾參與、集體決策”的原則,采取上下聯動、全民參與的方式,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村組干部會、鎮村干部會收集意見,制定《蒿壩鎮實施道德銀行工程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實施方案》,方案內容包含“遵紀守法、行為文明”“熱心公益、支持發展”“誠實守信、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團結鄰里”4個方面17項評分細則。

  為充分發揮群眾廣泛參與積分考核,確保積分考核的公開性、公平性,所有積分均采取“戶自評+網格初評+村支部終評”原則,經三級評議公示無異議后的積分最終納入道德銀行。

  “道德銀行的積分疊加有3個程序,一是每季度最后一周,各農戶根據自身情況如實填寫《蒿壩鎮道德銀行積分申報表》上報。二是網格員根據評分細則,對收集到的申報表進行核實。三是黨支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討核定,并將結果公示3天。”蒿壩鎮人大主席余強介紹,為讓群眾相互提醒、相互監督,明辨美丑、知曉善惡,專門設置“紅榜”和“黑榜”對村民積分進行公布。

  為激勵先進,讓德者有“得”,蒿壩鎮黨委采用群眾積分 “存、取”制度。“存”即暫不使用積分的群眾可以將積分進行累積,存入個人賬戶。“取”即需要使用積分兌換商品的群眾,可到指定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現在制定的制度好,大家共同參與治理,無論是環境衛生、道路交通還是鄰里關系都有很大的改變,通過道德銀行積分還能兌換家里需要的用品。”村民張應飛對道德銀行的實行非常認可。

  據了解,道德銀行實施半年以來,蒿壩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顯著提高,群眾自發協助化解社會矛盾10余起,主動協調重大項目建設5次,截至目前,共兌換積分600余分,涉及商品50余件,價值1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