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乳白蟻,在四川地區則主要分布在川南,但是近年來研究防治人員也發現其在川東和川北的危害案例正在不斷上升。
“尋找有效的治理方法”
蟻中“游牧民族” 難以一招制敵
王思忠介紹,白蟻危害區主要在分布中國南方,這里溫暖濕潤的環境和空間為白蟻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四川地區就屬于白蟻危害地區,各地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成都地區則由溫濕氣候的因素,所有縣區(市)均為危害區。“所以目前各地也都設有白蟻防治機構。”
白蟻防治并不容易。成都市白蟻防治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白蟻治理常常難以一招制敵,盡管白蟻總體數量在治理后會有下降,但在治理中有仍20%的概率會存在反復。一些老舊小區居住在一樓的住戶常常會遭受白蟻的侵擾。“因為與地面相接,白蟻很容易從土層進入屋內,破壞房屋。”王思忠說。
治理難在哪里?王思忠介紹,危害四川的這幾種白蟻各有特點,在防治上也難易不同。其中以最主要的黑胸散白蟻為例,其出現的數量往往從幾百頭到幾萬、十幾萬頭甚至更多不等,而其中承擔取食,“修筑工事”的“工蟻”數量龐大,破壞性也較強。
同時,它們能夠從一個群體分散為多個群體。在失去一個群體的蟻王蟻后,能夠在分散過程中重新樹立新的蟻王蟻后,再次成群,且其巢穴并不固定。“就是蟻中的‘游牧民族’一樣,正因為如此,因此治理難度也會變大。”王思忠說。
而臺灣乳白蟻則與黑胸散白蟻不同,其會筑大的巢穴,相對較易處理。
王思忠介紹,另一個帶來難度的地方還在于,白蟻危害往往是較為隱蔽的,從遭受危害的物品外側常常看不出痕跡,而當能看出痕跡的時候,則已經達到一定危害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