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病”!
6-8月高發 多和小龍蝦+飲酒有關
成都市一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周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李進食小龍蝦后出現橫紋肌溶解,又稱哈夫病。該病在1924年發現于德國波羅的海沿岸,與進食水產品有關,包括魚、蝦等,也包括淡水魚類,進食24小時內發病。典型癥狀有:肌肉痛、乏力、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肌肉強直、震顫、觸痛、肢體麻木、胸背部疼痛等等,嚴重者有醬油尿、黑色尿。
這種病在國內最早報道于2000年,剛開始并沒有引起重視,甚至部分人以為是洗蝦粉引發的。此后國內多家醫院及疾控中心等相關單位對此相繼普及,但普通民眾對此認識仍然有限。
“小李非常幸運,因為及時就診,并經過積極治療,腎臟功能得以保住,沒有出現腎功能不全等嚴重并發癥。”周雨表示,經過一周的治療,小李的病情好轉,但右下肢活動仍有障礙,目前還在緩慢康復中。
周雨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哈夫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示,原因可能和水產品中某種毒素有關。從我國實際報道病例來看,大多數病例發生和飲酒也有關,尤其小龍蝦+飲酒發病的概率非常高,發病季節多為小龍蝦成熟的6-8月。
醫生建議,小龍蝦可以吃,但需謹慎飲酒。如果同時吃了小龍蝦、喝了啤酒,一旦出現肌肉的疼痛等上述癥狀,需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導致嚴重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紅星新聞記者 馬天帥 劉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