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違法違規手段,主要有這幾“招”
據綿陽市涪城區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被查處的123家正和祥藥店中,位于涪城區的南河路一店是“典型中的典型”。據涪城區醫療保障局提供的《正和祥南河路一店涉嫌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案例》(以下簡稱《案例》)顯示:該藥店暴露出的違規問題,從涪城區全覆蓋檢查結果看,它是所有定點零售藥店發現問題的一個集中表現。

圖為涪城區醫療保障局于2019年4月30日到正和祥南河路一店檢查的取證記錄
記者梳理該《案例》發現,該店的手段之一,是通過辦會員卡送優惠的方式,大量發展慢性病患者成為其會員,然后將這些慢性病患者個人醫保賬戶上的金額全部或部分劃出,并存入到該店為會員設置的賬戶登記本上“存現”。
涪城區醫療保障局成立的專案組經現場調查取證發現,這些“存現”的金額開支,不僅有用于購買保健品的情況,也有購買藥品及其它用品的情況。經核查,該店登記的賬本上,記錄有劃卡時間、劃卡金額和每次消費金額的數據多達1200余條,涉及金額16.99萬元。
手段之二,是利用其慢性病定點藥店的“資格”,為其它的非慢性病定點藥店劃卡——即慢性病患者在其正和祥非慢性病定點藥店,也可以用個人慢性病賬戶的醫保基金購買到慢性病藥品,甚至是非慢性病藥品和其它物品。這樣一來,正和祥更多的非慢性病藥店相當于共享稀缺的“門診慢性病定點資格”,并由此獲得銷售利好,卻也同時讓個人慢性病賬戶資金的監管陷入“真空”狀態。
涪城區醫療保障局成立的專案組經現場調查取證發現,正和祥南河路一店為第三方劃卡主要表現在為正和祥其他連鎖店劃卡,涉及的門店主要有正和祥御營一店、御營二店、御營五店以及代家灣店等9家。
2019年4月18日上午10:37和10:42,慢性病患者何某某在正和祥南河路一店分別購買葡萄糖酸鈣鋅和維生素D,共花費676.80元。雖然并非慢性病藥品,但何某某卻用其慢性病賬戶上的資金,在該店完成劃卡支付。而這筆錢,在該店上傳的醫保系統數據顯示為慢性病藥品。2019年4月30日下午,涪城區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在該店檢查時發現了上述一幕。
將非慢性病藥品串換成慢性病藥品,或者將保健品、日用品等非藥物品串換成藥品,是正和祥南河路一店的手段之三。查處過程中,涪城區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發現該店經營的慢性病藥品中銷量較大或常用的8種藥品,有7種藥品銷存數量與實際不符,每種藥品差距在2到14盒之間,最大差距的是米格列醇片(糖尿病治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