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熊曉雨
自助設備進小區,速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仿佛一夜之間,一茬又一茬的自助機像“韭菜”一樣長在了居民小區的每個角落。業主們不得不承認,膈應的心態隨之產生:部分自助設備便民,但是,“誰允許的?”“錢去哪了?”“誰來監督?”的疑問也橫亙心頭?!安荒艹闪宋飿I、商家的‘韭菜’?!?/p>
自助設備之爭,是小區治理困境的一個切面,越來越多業主想要掌握在小區公共事務上的參與度與知情權。

自助設備紛紛入駐居民小區。 熊曉雨 攝
從入駐到收益“毫不知情”
大多業主質疑程序合規
一臺直飲水機“孤零零”地佇立在成都市新都區某小區的兩棟樓宇之間,無人問津。在記者蹲點的10分鐘里,不僅沒人來消費,也沒有一個人研究、擺弄。
這樣的場景不算罕見。
近日,四川在線記者隨機走訪了成都市錦江區、金牛區、新都區的13個小區,發現每個小區都至少安裝2臺自助設備,人口密度大的小區設備數量多達8臺,主要類型為直飲水機、自助打印機、舊衣物回收柜、快遞柜等。與自助設備進小區的“火熱”相比,它們的使用“遇冷”,同樣是一個常態。除快遞柜幾乎時時來人光顧外,超過20位居民反饋,直飲水機、自動販賣機的使用頻率較低,更傾向選擇桶裝水或者家用凈水機。
既然使用需求并不算旺盛,這些自助設備為何大舉進駐小區呢?
記者調查發現,安裝快遞柜這類使用頻率高的自助設備,確實源于業主要求。成都市金牛區西北橋附近某小區住戶嚴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小區住戶數量少導致菜鳥驛站不愿意入駐,小區業主曾主動向物業公司要求設立快遞柜。
但大多時候,自助設備的安裝似乎并未獲得小區業主允許。此次走訪的13個小區、近60戶業主表示,不清楚自助設備何時被引入、安裝,從未被征求過意見,從未看到任何公示文件。至于自助設備的利益收入,更是“毫不知情”。
嚴女士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小區物業服務合同顯示,“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的共有部位、共有設施設備統一委托乙方經營管理?!?/p>
同時約定,因此獲得的經營收入按以下順序分配:一、物業按總收入的20%提取代理服務費;二、總收入的40%扣除經營成本及稅費后,專項用于物業保修期滿后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改造,并由物業代管;三、其余部分為全體業主所有。

嚴女士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小區物業服務合同。受訪者供圖
自助設備進小區,是否需要業主同意,這份合同就是關鍵。四川藍貴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利表示,一般情況下,物業服務合同中會約定物業公司對公共區域的管理權限。如果合同中約定物業公司可利用公共區域開展經營活動,則引進自助設備就不需要再征集業主的意見。但是,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那么物業公司需要征得業主同意后才可以引入。
“但要明確的是,物業公司引入自助設備獲得的相關租金收益,屬于小區公共收益。”陳利提醒,根據《四川省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之規定,業主對自助設備獲得的收益享有知情權。
即便如此,實際執行過程中,這些規定都流于表面。“我們小區一次都沒有公示過公共收益,業主群還不止一次鬧過這個問題?!眹琅空f道。不止是她,記者采訪的13個小區、近60位住戶中,僅3位確定見過小區自助設備收益的收支明細。
辦卡容易退卡難、安裝容易管理難
質量保障、權益糾紛誰負責?
自助設備進小區,“后遺癥”“并發癥”也開始顯現。
“我辦過一張300元的直飲水機水卡,但后面那臺機器爛了一直沒人修。想退水卡,物業說不歸他們負責,設備公司電話又打不通?!背啥际绣\江區某小區住戶葉女士認為,自助設備尤其是直飲水機的維權成本太高,日常維護和監督管理都不及格。
多個受訪住戶表示,曾有自助設備儲值卡難以退費的經歷。家住成都市新都區的張先生“大吐苦水”,不少自助設備以優惠的價格,吸引不會網絡支付的老年人現場辦卡。儲值上百元不等,但一次使用僅花費5到10元,短時間花不完,經常“曇花一現”的設備,使得他們退費無路、維權無門。
在陳利看來,即使設備廠商跑路,業主也可向物業合法維權。陳利稱,如果物業與自助設備提供者采取了配合推廣、代收款項、充值返利等合作方式,因為業主的充值行為而獲益,即便自助設備提供者跑路,業主也有權要求物業承擔相關責任。如果物業沒有前述獲益行為,但廠商資質、商譽存在問題,而物業公司沒有盡到相應的審查、監管或及時告知的義務,也可能承擔一定責任。此外,無論物業是否需要直接向業主承擔責任,物業公司都有義務披露問題廠商的信息,協助業主維權。
不過,除了退費糾紛,質量問題也令人頭疼。以直飲水機為例,不同小區甚至同一小區使用的設備廠商都不同。每臺直飲水機上都張貼有廠家的營業執照、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從業人員的健康證、維護檢測記錄表、購卡聯系方式等。

每臺直飲水機上都張貼有廠家的營業執照、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從業人員的健康證、維護檢測記錄表、購卡聯系方式等。 熊曉雨 攝
記者注意到,大多數小區的直飲水機定期檢查維護,頻率為一月一次,檢查結果基本登記為“正?!薄5S護檢測表顯示的類目不盡相同,有的廠家會每周填寫TDS值、pH值等具體數值,有的廠家僅定期在表格中填寫“合格”“正?!钡茸謽印A硗?,直飲水機濾芯的更換頻率并不高,一些小區半年更換一次,有些小區甚至一年都沒有更換記錄。

大多數小區直飲水機的維護頻率在每月一次。 熊曉雨攝
更為隱憂的是,很多住戶并不會仔細查閱設備的報告信息就直接使用,現實情況卻難以令人完全“放心”。成都錦江區一小區直飲水機上張貼的“四川省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有效期截至2025年2月2日,不足一個月就將失效。
陳利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涉及食品生產和銷售的設備運營方必須取得相關許可,并在顯著位置公示證照和檢驗信息。自助設備提供者是直接責任人。但是,物業作為引進人,對自助設備提供者的資質負有審查義務且應嚴格監管對方對設備的維護、檢修等情況。
“別人家的小區”背后
無法成立的業委會
不斷引發“槽點”的自助設備,問題并不止于設備本身。“什么時候能夠解決物業一家獨大、擅作主張、賬目不清的問題,什么時候才能信任他們引進設備只是為了便民。”自從自助設備儲值卡維權失敗3次后,張先生和物業的矛盾越來越大,他開始在小區業主群積極號召大家籌備業委會,希望通過業委會倒逼物業方公開小區公共收益的收支明細。
那些成立了業委會并且對物業監督有力的小區,被他叫作“別人家的小區”。四川樂山城區嘉州綠城小區就是其中一例。
2024年12月28日,四川樂山城區嘉州綠城小區業主收到業委會發放的來自小區公共收益的“新年紅包”,每戶業主200元現金。
據公開資料,嘉州綠城小區原業委會不作為,原物業公司對小區管理不當,導致垃圾成山、蚊蠅飛舞,小區一片混亂。但近年來卻被作為樂山市中區小區治理的一個典型予以宣傳。這得益于該小區管理結構的改變。新一屆業委會組建成立后引進新的物業公司,半年公示一次小區公共收益的收支明細及賬目,并在業主群和公示欄向全體業主通達。

國內多個小區曾向業主發放公共收益分紅紅包。 網頁截圖
事實上,嘉州綠城小區并不是國內首個成立業委會并給業主“分紅”的小區,其他地方也有過類似案例。但更現實的情況是,許多小區受限于無法成立業委會,業主自治“名存實亡”,對物業公司難以形成有力監督。
業主參與度低是第一重限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條,選舉業主委員會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并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這意味著,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投票,并且其中過半數的業主同意,才能有效成立業委會。
“人數湊夠后”,物業阻撓、流程復雜是更大的限制。成都新都區某小區業委會成員李紅(化名)向記者透露,業主委員會成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均需要地方政府、居民委員會、開發商、物業公司、全體業主的配合,每個環節出現阻礙,都有可能使業主委員會“流產”。
事實也確實如此。嚴女士母親的小區籌備了三四年才成立起業委會,和嚴女士同一小區的王女士還向記者展示了疑似物業“叫假警”阻撓業主選舉大會的聊天記錄。
“其實自助設備只是一個切面。業主不是反對自助設備進小區,是反對自助設備‘私自’進小區,反對的是物業‘一手遮天’,靠業委會或者其他更有效的手段,都是我們想要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而已?!崩罴t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