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在成都龍泉山撿蘑菇食用后中毒的經歷。夏季到來,雨水較多,一些社交平臺開始出現了網絡招募摘野蘑菇的帖子,甚至有人開始網絡“鑒毒”。接受封面新聞采訪的農業專家呼吁:這種方法不可取,野外采摘有風險,切勿以身試毒。

  求網友“鑒毒”后 食物中毒到醫院就診

  7月20日,成都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了幾張野生蘑菇的照片,稱自己在龍泉山撿蘑菇。配文“剛吃完一個小時,感覺已經不太好了。”該條帖子下面,有數百條評論,對蘑菇的品種進行討論。還有人在樓里發布自己采摘經歷,求網友“鑒毒”。

  該網友的最新發布顯示,他和朋友因反復嘔吐和頭暈,已經到醫院就診,還提醒大家蘑菇有毒,不能亂吃。

  網友發布撿蘑菇經歷

  記者在搜索平臺發現,分享采摘蘑菇的帖子不占少數,還有招募撿蘑菇的團隊。“全程視線內,專業人士陪同”,該團隊稱自己經驗豐富,還自帶食材,撿蘑菇后可以就地野餐,費用為260元一人。同時,各種科普帖也發布了毒蘑菇的鑒定方法,網友也對照鑒定圖“鑒毒”。

  網絡招募摘蘑菇團隊

  網絡鑒毒靠譜嗎?專家:很不靠譜

  野生菌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高,對此,有人表示野生菌可能有毒,最好不要采食;也有網友表示,自己采食不僅新鮮而且經濟實惠。網絡鑒定毒蘑菇靠譜嗎?

  網友發布撿蘑菇圖片

  四川作為我國野生菌主要產地,成都市農林科學院都市所研究員曾先富告訴記者,四川野生菌分布很廣,主要在三州地區,“阿壩州和甘孜州最多,其他地區,如成都的周邊山區也多,但是數量相對較少,廣大丘陵地區也有少量的野生菌分布。”曾先富說,常見的野生菌品種有牛肝菌、雞樅菌、松茸、鵝膏菌、松乳菇、黑虎掌、大腳菇、雞油菌、雞冠菌、松露等等,數量多達幾十種。其中有些有毒,有些無毒。“四川最具特色的就是松茸、牛肝菌、雞樅菌、鵝蛋菌、黑虎掌了。”

  網友發布撿蘑菇圖片

  “平時看到野生菌,不要隨意去采食,尤其是顏色鮮艷的,一般都是有毒的。”他說,一般沒有相關知識的人,是不容易分辨有毒或者無毒的野生菌,如果想要食用野生菌,一定要去市場買,千萬不要自己采食,以免誤食后造成意外發生。

  誤食野生菌中毒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腸毒性的,會造成腹痛、腸道出血、便血等癥狀;一種是神經致幻性的,會讓人產生幻覺;最怕的就是第三種肝毒性、腎毒性的,稍微搶救不及時就可能危及生命。

  即便正規渠道購買 也要專業人士指導烹飪

  即便是正規渠道購買,食用野生菌也務必要煮熟。可食用的野生菌種類很多,做法也多種多樣,比如松露和松茸就有生吃的吃法,這樣安全嗎?“菌類都不建議生吃,一定要煮熟后食用。”曾先富說,就算可食用的菌類,生吃也還是有一定食物中毒的風險,可能造成輕微腹瀉等癥狀。

  “松茸、松露這種高級食材,最好煮熟后食用,或者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生食才安全。”他介紹,有些菌類雖然可以食用,但仍有點毒性,如牛肝菌等就必須長時間烹調,確保煮熟后才能食用,如果烹飪時間不夠,食用后仍可能有中毒風險。

  “就算是常見的菌類,食用也不能掉以輕心。”比如市場上常見的雞腿菇,如果烹飪時間短,而且食用時還在喝酒的話,也容易引起個別輕微中毒的現象。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