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2月11日電(王利文)“還是手寫春聯有年味,不僅裝點家門,更傳遞了愛與祝福。”甲辰龍年到來,給四川成都的家中換上新鮮出爐的“春滿人間”字樣春聯后,68歲的李德芳難掩喜悅。

1月29日,四川當地書法家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金土社區免費為民眾寫春聯、送“福”字。記者 王磊 攝
李德芳這份特別的禮物來自不久前的一次社區活動。“00后”志愿者楊佳琪的團隊請來專業書法老師,專程為社區老人揮毫潑墨。活動現場,一副副春聯鋪滿桌子,墨香四溢,等待沾沾迎春福氣的老人們大排長隊,很是熱鬧。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四川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1816.4萬人,占人口總量的21.7%,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三。在人口老齡化新形勢下,構建新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成為“銀發經濟”的重要形態。春節期間養老服務業更是迎來熱潮,不少年輕面孔堅守崗位,推出各類暖心服務,守護“銀發族”的家味與年味。

1月29日,四川當地書法家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金土社區免費為民眾寫春聯、送“福”字。記者 王磊 攝
“金土社區算是‘老年型社區’,2萬余人的總人口中,老年群體約占20%。”金土社區黨委書記廖飛宇介紹,社區為老年人提供了醫、養、教的養老綜合體,對獨居、困難、殘疾老人還提供了心理健康干預等特殊服務。為了營造節慶氛圍、豐富老年生活,社區積極對接周邊高校,舉辦了這次新春活動。
“大學生志愿者有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和可以利用的寒暑假,與社區治理所需一拍即合。”負責組織活動的楊佳琪不僅是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大三學生,還是一家專門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企業的法人代表。其公司14名團隊成員大都是“00后”大學生,致力于用非遺、康樂、健康等活動,鼓勵老人“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治理和文娛興趣活動,滿足精神文化需求。

春節前夕,成都市新都區鑫七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受訪者范潤強 供圖
在四川,近年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和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基本成型,孤寡老人關愛行動和失能老人照護行動惠及200萬困難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監護、陪同就醫……即使在春節期間,護理員范潤強的居家養老服務也沒有停歇。他所在的這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注于為農村老人、殘疾老人等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團隊20名護理員腳步遍及成都周邊10余個鄉鎮,每年上門服務超20000人次。
從業八年,范潤強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感情深厚,他認為,居家養老服務不僅是提供生活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老人精神上的陪伴。“服務過程中,獨居老人對護理員最初的抵觸情緒漸漸轉變。過年過節更是像等自己孩子回家一樣,期待我們上門”。新的一年,范潤強期望,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養老服務隊伍,進一步提升嵌入式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性和效率。

春節前夕,“90后”退伍軍人李清龍的家政團隊為成都老年人家庭提供服務。王利文 攝
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力量,“90后”退伍軍人李清龍和他的退伍軍人家政團隊在上門服務過程中觀察到,老年人家庭的訂單逐漸增多且呈擴大化趨勢。針對老年群體的家務困擾,他們推出了針對性服務:重點清理需要爬高爬上的危險區域,為患病老人分類藥品并檢查保質期等。憑借這份細心,他們積累了不少“銀發族”客戶資源,春節前后更是進入了“爆單”模式。
為辭舊迎新,73歲的“年卡客戶”王紹基提前預約了李清龍的團隊上門新春大掃除。看著這群手腳麻利的年輕小伙為家里掃塵除垢,老人連連感慨:“他們不僅做事專業,還會抽空陪我們聊聊天、澆澆花。一次打掃下來,家里和心里都‘煥然一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