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四川省機場集團供圖

  劉格格 川觀新聞記者 王眉靈

  12月7日,成都國際航空樞紐(以下簡稱“成都樞紐”)迎來重要時刻——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總和首次突破7000萬人次,繼上海、北京、廣州之后,在中國內地第4個晉升“七千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

  成都樞紐正在打造中國民航第四極。此時迎來“7000萬”,其含金量如何?接下來還將如何走?

  認識“7000萬”

  以均速發展,每年可新增一個中型機場的客流量

  “7000萬”意味著什么?

  “這是一個里程碑。”四川省機場集團副總經理陳華廣表示,這代表著,從規模來說,成都樞紐已經具備一個國際性樞紐的體量,為更多的航線開辟、更多的中轉銜接,奠定了客流基礎。

  在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發展研究所(AIR )所長李曉津看來,從全國視角看,這意味著成都“中國航空第四城”的地位更加穩固,并極有可能年內成為“第三城”,將為成都、四川、川渝及至中國西南地區發展帶來新的巨大動力。

  他表示,從曾經的經驗來看,北京、上海在踏上“7000萬臺階”后,機場及周邊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業務量方面,以7000萬基數,按民航平均增長率,年均增長7%就可實現500萬人次的增加,相當于一個中型機場的增量,按這樣的速度,有望使成都在5—8年的時間實現旅客吞吐量過億。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上的飛機排隊。四川省機場集團供圖

  民航與地區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民航業內人士認為,年旅客吞吐量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和發展活力。

  此前,中國內地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7000萬人次,它們對應的分別是三個經濟增長極。成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雙核”之一,接續邁入“七千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并不讓人意外。可以預見,隨著“7000萬”的良性循環,成都乃至四川,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突出。

  剖析“7000萬”

  國內航點通達性已全國第一,客流量還未“吃飽”

  從1月1日到12月7日,341天;7000萬人次旅客,意味著平均每天有20.5萬人次從成都樞紐進出。這在以前無法想象。2019年,成都“單機場”時期,雙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585.9萬人次,已接近極限“飽和”運行。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四川省機場集團供圖

  “雙機場”運行,無疑為成都樞紐增添了強勁動力。數據顯示,2021年6月,天府機場一期工程建成投運后,成都樞紐由原來的“2條跑道、5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228個機位”優化升級為“5條跑道、121萬平方米航站樓、469個機位”,高峰小時容量最高可達109架次,“硬”實力大幅提升。

  再看“軟”實力。天府機場投用后,民航管理部門對空域進行優化,成都進近管制區形成“八進八出”運行模式,進出成都進近區域的飛機走不同通道,使得兩座機場的空中交通流量大幅提升;今年1—11月,“兩場”航班放行正常率、始發正常率均在90%左右,位居全國機場前列。作為主樞紐的天府機場,投運兩年來,不斷加強通達、做強中轉,目前已累計開通國內航線305條、航點183個,國內航點通達性全國第一,中轉率達16%,處于國內一流水平。

  軟硬實力的同步提升,讓成都樞紐年旅客吞吐量步步走高,直接邁過“6000萬級”臺階、一舉突破7000萬人次。

  剖析“7000萬”,兩組數據值得關注。

  從貢獻度來看,“7000萬”中,天府機場約4200萬、雙流機場約2800萬,“兩場”基本齊步走。“這是‘兩場一體’協同運行的成效?!标惾A廣表示,四川對“兩場”有明確功能定位,天府機場重點打造國際客貨運航空樞紐,雙流機場主要運營國內商務航線和地區航線。錯位發展,收到了實效。

  從飽和度來看,天府機場一期剛經歷第二個完整自然年,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了4000萬人次,而其規劃容量是6000萬人次,還有不少發展空間;雙流機場正擴能提質改造,未來還將發展公務機市場。“兩場”未來,讓人期待。

  做強“7000萬”

  聚力國際及地區市場,打造好省內次樞紐

  “7000萬”后,還將怎么走?

  “繼續恢復和擴大國際及地區航線?!标惾A廣脫口而出。他拿出一組數據:2019年,成都機場5585.9萬人次旅客,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約700萬人次;而今年的7000萬人次中,國際旅客僅為200萬人次左右。

  疫情前夕,成都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線已有130余條。今年以來,天府機場加速復航步伐,目前成都樞紐國際及地區航線達51條,恢復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近期還將新開比什凱克,復航河內、長灘島,加密首爾、曼谷及芽莊等國際航線,加快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全球性航空樞紐。

  同時加強省內機場的“干支協同”。目前,四川省機場集團旗下運營了10座支線機場,西昌、達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相繼突破百萬,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連通,互相“輸送”了不少客流。陳華廣表示,將繼續提升干支連通,打造西昌、達州省內次樞紐,開通省內環飛、串飛航線,持續打造“干支通、全網聯、體驗好”的航線網絡,更好地支撐和服務四川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夜色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四川省機場集團供圖

  民航機場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歷來備受關注。根據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發展研究所(AIR) 的研究測算,近兩年來,成都“兩場”及四川全省機場的航空業務量指標快速增長,在全國排名不斷靠前,“兩場”對成都、四川經濟發展貢獻增長了6.38%。測算結果還顯示,“兩場”發展的主要短板在于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李曉津建議,站上“7000萬”臺階后,成都樞紐要努力把“航空運輸流量”更好地轉化為“經濟發展存量”,更好發揮民航業對成都、四川乃至整個中國西南地區的賦能作用。一是繼續做大“航空運輸流量”,圍繞市場需求開辟航線、加密航班,吸引周邊中小機場旅客到成都中轉;二是加大轉化為“經濟發展存量”的力量,努力將四川、西南地區的適空行業吸引到機場周邊,將航空經濟發展規律與四川、西南地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緊密結合,使機場對地方發展的動力作用更加強勁。

  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四川省機場集團正實施“客貨并舉”戰略,今年前11月,成都樞紐貨郵吞吐量達69.5萬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14.1%。接下來還將加大力度,推動成都樞紐客貨運發展“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