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主題為“攜手高質量同城化 共建現代化都市圈”的第三屆成都都市圈建設論壇在成都舉行。現場,來自省內外100余家企業代表齊聚,共同探尋成都都市圈的投資機遇。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實施,加之成都都市圈內各大城市正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這給綜合能源領域相關業務帶來全新的市場機遇。”參會企業代表、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同方智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秦緒忠在論壇現場談及綜合能源領域的商機,在他看來,尤其是成都這樣的超大城市在綠色發展中給能源企業帶來掘金新機遇。

  除了新能源領域蘊藏商機外,在成都都市圈的產業版圖中,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正在共同推動9條產業鏈跨區域建圈強鏈,這其中,以新型顯示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聚集了一批芯片設計、軟件設計、智能終端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這一產業發展態勢會帶來哪些新商機?對此,參會企業代表、神州數碼(成都)董事長孫超認為,憑借產業鏈、人才優勢及市場前景,成都都市圈可重點培育安防產業,打造中西部智慧產業策源地。

  城市綠色低碳轉型之際

  綜合智慧能源體系蘊藏“生意經”

  同方智慧能源是一家主打綠色低碳領域業務的企業,在論壇現場,秦緒忠拋出了企業的“生意經”。“綜合智慧能源打破傳統單一系統的發展模式,能夠增強多種能源間的互補互濟和協調運行,是推進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秦緒忠說。

  第三屆成都都市圈建設論壇現場

  企業的考量,既緣于國家“頂層設計”,也與成都都市圈經濟發展大環境相關聯。

  “當前,我國正在推動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在成都都市圈,比如,成都的產業發展路徑尤其突出綠色低碳,正在推動能源結構調整,這給綜合智慧能源布局帶來機遇。”秦緒忠進一步闡述綜合智慧能源的產業構想,“它以數字化、智慧化為支撐,整合區域內煤、石油、天然氣、電能、熱能等多種能源、追求橫向‘電、熱、冷、氣、水、氫’等多品種能源協調供應,實現縱向‘源-網-荷-儲-用’等環節之間互動優化,構建物聯網與互聯網無縫銜接的能源網絡,面向終端用戶提供能源一體化服務。”

  綜合智慧能源已經由理念變成現實。除了生產型企業外,目前一些現代產業園區也在布局綜合智慧能源。“若在產業園區打造綜合智慧能源體系,通過統籌綠電、燃氣等多能互補,滿足園區用冷、用熱和部分電力需求。”秦緒忠看好成都都市圈產業園區的市場“蛋糕”。

  如何搶灘數字經濟浪潮?

  智慧安防業務成企業新方向

  論壇現場,由數字化技術催生的智慧安防業務成為一些參會企業代表討論的話題。

  “據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底,全國安防企業達到3萬余家,從業人員超400萬人,安防行業總產值突破萬億,2022年,成都都市圈安防相關行業產業超過220億元,相關從業人員約10.5萬人。”孫超在論壇演講環節分享了這組數據,“事實上,落地在成都都市圈的一些企業,其稅收業務并沒有留在成都都市圈當地。”

  神州數碼(成都)董事長孫超

  行業的“尷尬”局面如何被打破?孫超建議,產業發展的紅利若要留在成都都市圈,須在本地打造一個全國知名的智慧安防產業生態(園區),孵化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力爭建設國家級智慧安防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平臺,形成“政府引導、協會搭臺、企業唱戲”等多方共建的模式。他認為,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可瞄準公共安全應用、重點行業應用、社會生活應用等場景,“尤其是在場景拓展中,去推動‘成都造’產品的應用,提速國產替代步伐。”孫超說,此舉可實現智慧安防產業的安全可信和自主可控。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