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世界科幻大會開幕前夕,電視劇《三體》總制片人白一驄和電視劇《三體》總編劇田良良日前來到四川傳媒學院,圍繞《三體》創作的“堅守”與“較真”和學生們交流。

  “這是世界科幻大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行,我非常期待。”白一驄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作為一名科幻迷,他也會參加此次大會,分享科幻影視作品改編的心得和體會。他也希望更多科幻IP能在科幻大會被發掘,不局限于影視等更多領域,讓產業板塊變大,實現“厚積薄發”

  白一驄

  豆瓣評分8.7,毋庸置疑,《三體》電視劇版交出了《三體》改編的第一份優秀答卷。這份不錯的成績,前后經歷了7年的磨礪。

  劇版《三體》早在2016年啟動,因為各種原因延遲到2020年的六七月開機,直到2023年1月才正式與觀眾見面。七年磨一劍,盡管早有預期,但周期和投入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期。

  每次說到劇版《三體》取得的成績,白一驄就會感謝劉慈欣,“故事的靈魂是原著的,是作者劉慈欣的,劇版這份答卷是大家一起交的”。正是這當中的許許多多人,抱著對中國科幻的期待和熱愛,不計成本地投身到創作當中,才能最終讓劇集《三體》得以完成。

  白一驄也是一名科幻迷,最早接觸《三體》,就是在《科幻世界》上,一讀就停不下來。2015年《三體》獲得“雨果獎”時,白一驄也感到激動。

  也就在那個時候,有消息說《三體》要影視化,“我們在聊天時就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個怎么拍?太難了!結果沒過多久,這個項目就跟我產生了交集。”

  白一驄認為,目前科幻作品整體還是偏少。他也希望在此次的世界科幻大會上,有更多的科幻IP能被發掘,讓這一題材越來越熱。白一驄還表示,《三體》累積的工業化制作經驗是非??少F的,希望多做一些類似題材,盡可能在技術上做一些探索和推進。

  在當天和學生們的交流中,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改編時,如何控制改編力度。電視劇《三體》總編劇認為,《三體》原小說已經寫得非常好了,劇集改編要做到盡可能以還原為基本原則。第二,是做讀者粉絲的調研,同時去深挖原著里與人文相關的內容,讓原作當中的魅力散發出來。

  田良良認為,《三體》原著有非常好的中國式科幻的這種基礎,編劇只需要慢慢去挖掘、去抓取小說里核心的看點。“還原原著是有難度的,很多時候都需要用更生動的方式去呈現。改編不是照搬,是還原原著精氣神的同時,去進行適度的創作。”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