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時光的齒輪轉動,成都將迎來璀璨的科幻時刻。
10月18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將在成都正式啟幕。這也是自1939年首屆世界科幻大會在紐約舉辦以來,首次來到中國。擁有4500年歷史的古蜀之地,將正式開啟一場“科幻嘉年華”。科幻之光將在高地閃耀,熠熠生輝。或許有的人會問:為什么世界科幻大會落地中國的首個城市是成都?成都與科幻的關系為何如此深厚?
這里的土地從古至今格外適合科幻生長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科幻的種子之所以能在成都開出絢麗的科幻之花,首先跟這里從古至今釀成的肥沃科幻土壤分不開。在這座擁有4500年文明史與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早在幾千年前的古蜀文明時期,就已經埋下了科幻基因的種子。到了現代,天府之國所處的獨特區位也是科幻思維滋生的有利因素。重慶籍科幻作家韓松提到,“科幻發展需要穩定的環境。四川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一直環境比較穩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奠定了較為雄厚的工業體系。這些都是它發展科幻的基礎條件。還有就是,四川這個地方,自由度和包容度都比較高,人更容易有一些奇思妙想,也更愿意接受奇思妙想,也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情。這些對于科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性格土壤。此外,如今的成都,更是成為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技創新之城。這些都是有利于科幻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科幻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科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專家姜振宇,是國內首位科幻方向的博士生,如今在川大任教,專業從事科幻研究。姜振宇的家鄉是浙江衢州,在杭州、北京讀書后選擇到川大任教,“直接原因就是這里的科幻資源。做科幻研究,成都最合適。”
成都如此適合科幻生長,姜振宇認為,跟地域文化性格有關,“上世紀八十年代,其實全國有不少城市都有科幻雜志。但只有《科幻世界》存活至今。我想,這跟這個地方的人有關:一方面是有精力也愿意想點不一樣的東西,而且也會抱團取暖,樂意支撐著科幻世界走下來。”
一本雜志在成都開啟的科幻飛翔
世界科幻大會并不是成都與世界科幻的“首次碰撞”。在此之前,成都已經有著多次國際科幻會議的舉辦經驗,比如1991世界科幻協會年會、2007成都國際科幻大會,2017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等等,都曾深刻影響了中國科幻的發展進程。
而這些都跟一本雜志有分不開的關系。
1979年,一本名叫《科幻文藝》的雜志在成都人民南路的簡陋辦公間誕生。它就是在中國科幻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科幻世界》雜志前身。2000年,它曾以發行量40萬冊達到世界之最。之后至今44年里,一大批中國科幻作家從這個平臺開始亮相并走向大眾視野。不管是劉慈欣的《三體》《鄉村教師》還是《流浪地球》等,都是從《科幻世界》雜志上最先亮相。2019年,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造就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電影上映后,科幻迷紛紛在網上曬出——《科幻世界》2000年第7期。《三體1》出書之前最先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據《三體》責編、《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姚海軍回憶,第一期發表在2006年第5期,連載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每個月都收到大量的讀者來信“催更”。
2015年,《三體》獲得有“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美譽的雨果獎。而在此之前,劉慈欣曾連續八次獲得銀河獎。銀河獎就是《科幻世界》雜志的團隊于1985年主力創辦,至今已連續頒發到第33屆,被業界公認為“中國科幻最高獎”,助推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何夕等一大批科幻中堅成為中國科幻天空的明星。
在成都,有一大群從多個方向熱愛科幻的人
從1998年到《科幻世界》雜志社工作,姚海軍在成都人民南路四段11號的《科幻世界》辦公室工作至今已有25年。從一開始的普通編輯,到如今的雜志社副總編輯,25年間,姚海軍見證了中國科幻一路走來的歷程。他策劃出版了《天意》《逃出母宇宙》《天年》《三體》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原創科幻作品。其中,《三體》三部曲在全球范圍內出版19種語言版本,銷量突破2100萬冊,讓中國科幻從雜志時代真正進入了暢銷書時代。作為《三體》背后的“伯樂”的姚海軍,也因此被劉慈欣贊譽為“中國的坎貝爾”。2023年是姚海軍進入《科幻世界》的第25個年頭。“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在我的職業編輯生涯當中,中國科幻群星璀璨,出現了劉慈欣、王晉康、韓松等等的這樣有國際影響的作家,讓中國科幻和世界科幻實現了對等的交流。”他說。
從東北來到成都工作幾十年,浸潤在成都的科幻氛圍中,讓姚海軍對成都乃至四川的科幻土壤了然于心,成都的科幻方面的積累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不同代際的作家文脈傳承上,就能看得出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來自川渝地區就涌現出童恩正、劉興詩這樣的科幻作家。1980年他們的科幻創作也迎來高峰。1980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島上的死光》,就改編自童恩正于1979年創作的同名小說。童恩正本人,是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的考古學家、作家和編劇。
近年來,年輕一代四川科幻作家更是佳作不斷,比如謝云寧、程婧波、七月、阿缺以及被稱為“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何夕等等,他們如今都已是中國科幻創作的中堅力量。作家七月有一部深受好評的科幻作品叫《小鎮奇談》,聚焦于上世紀90年代的四川綿竹漢旺鎮,將四川的三線建設故事與科幻進行了融合。大有潛力被業界看好的90后科幻作家陳梓鈞,2020年從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系空氣動力學專業畢業,獲得空氣動力學博士學位后,選擇落戶成都工作,他直言這個決定也跟成都的科幻氛圍有很大關系。
除了科幻文學創作,在科幻研究、科幻機構方面,成都一直也都有新的增長點。比如, 國內第一個科幻博士姜振宇來到川大任教。中國歷史最久、最活躍的高校科幻協會——四川大學科幻協會,如今已經具有20年的歷史,并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科幻團體獎。曾擔任該協會會長的孫悅,早在2012年,就和同伴一起創辦了“未來科幻大師獎”。畢業后他與合伙人在成都創立“賽凡科幻空間”,并在落地了國內第一家科幻主題空間。《科幻世界》原副主編楊楓,也選擇了自主創業,成立“八光分文化”,以策劃出版為基礎,挖掘國內科幻作家,并與其他機構共同發起冷湖科幻文學征文活動,目前聲譽逐年升高。
從“科幻之都”走向世界科幻名城
劉慈欣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達對成都的熱愛:“成都是一座科幻之城,中國科幻曾在這里發展并走向世界。在成都,傳統的氛圍與現代化的活力相融合,使這座城市的現在和未來都充滿了魅力。成都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幻之都。”在得知成都成功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后,劉慈欣也在第一時間發來祝賀:“這是值得被載入中國科幻史冊的一筆。2023年,全球幻迷將在這座千年古都、文化名城、美食之城共享科幻盛宴。成都‘科幻之都’的名片也將因此響徹五湖四海。”
2023年4月25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劉慈欣通過視頻發來自己的祝愿,劉慈欣也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科幻大會的主題是“共生紀元”,寓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以科幻之名歡聚成都。他說:“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是第一個在中國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意義非凡。我一直認為,成都是一座和科幻關系密切的城市。中國科幻從這里出發,在這里生根發芽。希望這次科幻大會能融入成都獨有的科幻粉絲文化,成為文化的聚合體,匯聚中國科幻圈文化和源于 1939年的世界科幻大會文化,共生、共建、共創。預祝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圓滿成功。共生紀元,你我同在。中國科幻年,從成都出發。”
由于與科學、幻想的緊密聯系,讓“科幻”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創作,還延展至游戲、影視、空間、動漫、展覽等眾多領域。除了科幻創作,在科幻文創、科幻電影、科幻游戲、科幻動漫等“科幻外圍”,也在成都得到足夠的重視。比如其中在成都高新區成立分公司的MORE VFX,便承接了《流浪地球》800多個特效鏡頭。而拿下49.72億元票房的《哪吒之童魔降世》,該影片主創團隊全部成長于成都科幻土壤,亦是科幻全產業鏈的立體呈現。
也正因此,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專職主席姚海軍說, “世界科幻大會是中國科幻發展的一個新機遇,不僅為中國科幻與世界交流科幻深入交流提供了新平臺,還會為成都科幻產業發展提供契機。利用世界科幻大會這樣的機會整合、推動成都的科幻產業,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特別是《流浪地球》成功之后,科幻已經不能只考慮文學的維度,還要考慮它產業的維度。成都有堅實的科幻文化基礎,整合科幻上下游資源,把電影、游戲、音樂、手辦、創作、獎項整合到一起,一定可以產生聚集效應。我希望成都這座中國的科幻之都能夠借由這樣的一個契機成為世界科幻名城。”
在成都,科幻迷正如“閃電般歸來”
對于成都舉辦世界科幻大會的意義,姜振宇提到,成都這些年培養了大量的科幻迷,或者說曾經的科幻迷,“他們在某一個階段關注過科幻。后來走上了工作崗位或者上大學了以后,就慢慢放棄了科幻。但是這種放棄,只是說他沒有那么熱烈關心科幻的動態,或者沒那么積極地去讀科幻小說,但是他們對科幻始終是不陌生的。然后突然間某一個事件,比如說在成都舉辦世界科幻大會,會將他們從日常生活當中超拔出來,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空間。這個空間,他們比較熟悉,但是跟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我在給我們川大科幻協會的會刊寫文,把這種人,描述為‘如閃電般歸來’”。在申幻期間,姜振宇回憶到,在成都的多個地方,見到了大量的這樣的科幻迷,或者說曾經的科幻迷。“不光是成都,還包括成都周邊地區。科幻是他們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我覺得,將來可能,科幻會成為成都人以及成都周邊地區的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還真是我非常期待的景況。”
科幻不光是文學,是影視,是產業,還是一種生活方式。2023年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冷不丁被冒出的一只賽博格化的“熊貓”嚇一跳,可能會是“科幻之都”的一種打開方式。姚海軍說,“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我認為科幻文學關注了人類作為整體時的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世界面臨問題與分歧的時候,科幻文學也許能夠發揮一些作用。我對2023世界科幻大會充滿期待。在世界科幻大會上,我們有機會和世界各國的優秀科幻作家做更加深入的交流,一定會迸發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引燃更多的創意想法。對于中國科幻讀者來說,他們來參加世界科幻大會,對于他們對科幻文化和科幻作家的理解,可能也會有較大的提升,這些都是我們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