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新能源轉型緩慢

  渠道仍然偏向燃油車

  紅星資本局走訪發現,很多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基本無人問津。銷售人員也吐槽自家車企對新能源轉型不上心,產品線單薄,智能化技術薄弱,性價比不高。

  一汽奧迪的銷售人員直言,“奧迪還是要買燃油車。奧迪的新能源車現在只有純電的e-tron,混動車型由于銷量不佳已經停產了。”賣的最好的Q4e-tron,指導價29萬元起,經銷商折扣高達7萬元,單店月銷量僅有10幾臺。

  東風日產的銷售人員稱,日產唯一的純電車型艾睿雅定價有問題,“標價30萬元,終端再降7萬元都無人問津。”今年1月,艾睿雅的月銷量掉到67輛。7月新款艾睿雅上市,起售價降至19.99萬元,滿屏都是“日產終于想通了!”

  東風日產新能源汽車

  已進入一汽豐田的4S店,就能看見bZ3、bZ4X兩款新能源車型,但銷售人員只簡單介紹一下,就將消費者引導至燃油車、輕混車區域。“豐田本來就是以輕混為主,bZ3、bZ4X缺乏性價比,一個月也走不了幾臺。”本田的極湃也同樣面臨渠道不重視的問題,銷售人員表示,“日系車的消費者就不是沖著新能源車來的。插混的雅閣和皓影也不好賣,但由于是代理商銷售模式,我們只負責訂車,沒有庫存,所以壓力不大。”

  一汽豐田新能源汽車bZ4X

  別克的經銷商倒是對自家的新能源車型信心十足。E4、E5兩款車今年才上市,是別克的主推車型,意向消費者較多,4S店僅有千元優惠。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別克銷售人員稱其新能源汽車的優勢還是基于傳統車企的積累,如渠道和服務網點、底盤調教、內飾設計等。而別克最早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微藍被放置在門店最角落,銷售人員不會主動推介,“基本是網約車,第三方平臺會以每輛10萬元的價格團購,再租售給司機。”

別克E4別克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