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正在成為中國新一輪城鎮化的重點發展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中國進入城市化加速階段,培育都市圈、推動城市群一體化已成為發展趨勢。目前,在全國都市圈中,唯有以上海為核心的城市集群,冠以“大”字頭銜,上海大都市圈可謂是中國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標桿。

  而遠在1900公里之外的中國西部——四川,已全面邁開打造都市圈的時代步伐。成都都市圈作為全國第三個、中西部首個國家批復發展規劃的都市圈,備受世界矚目。

  當內陸遇見沿海,天府對話上海,兩個都市圈攜手碰出的火花將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熠熠生輝,兩者聚合疊加效應正在凸顯。

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

  在上海大都市圈,遇見成都都市圈

  在經歷了追求城市“大型化”發展階段后,我國的城市化模式呈現出“都市圈化”特征,從“單打獨斗”走向區域協同。

  放眼全國,上海大都市圈具有國際化、高水平特質,發揮了探索引領和示范作用。而成都都市圈經歷了近3年建設和發展,同城化進程不斷提速,現代都市圈建設已成效初顯。

  據統計,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1.2%、比全國高6.5個百分點,2022年經濟總量實現2.62萬億元,分別占我國西部地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四川省的10%、33.8%、46.2%,對西部經濟貢獻舉足輕重。

  作為中西部地區首個獲國家批復的成都都市圈開局良好,走穩了最重要的第一步。邁入“成長期”的成都都市圈產業構建如何成勢見效?則需要“跳出”四川看四川。

  上海與成都代表兩大經濟區域的核心,兩座城市有著眾多優勢互補、區域合作的成功范例。上海大都市圈作為我國區域發展能級之星,成都都市圈則需要更多向綜合實力“領跑者”學習借鑒。

  2月14日,由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牽頭,聯動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川省推進成眉德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投資四川·成都都市圈全球投資推介會”將于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序幕。作為2023年四川省省級層面首次在省外舉辦的投資促進活動,盛會選擇落地上海,便是以實際行動積極向“前輩”取經,借助上海在全球的影響力,向全球發出成都都市圈的招商引資邀請。

  為何成都都市圈能夠成為四川2023年面向全球招商的“先手棋”?則是源于成都都市圈能級躍升釋放出的區域影響力和帶動力。

  成都都市圈一經問世便引起世界關注、業界目光,以站高立遠姿態成為時代標注,是四川經濟核心區和帶動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個區域覆蓋了四川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世界級產業集群正加速成型,是外商投資的主陣地、內資落戶的首選區。作為招商引資、區域產業合作的牽頭部門,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始終聚焦核心區域,始終將“招外資、引內資”作為構建全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有力抓手。

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

  從一域到全局,成都都市圈率先出征

  在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加持下,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路徑,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為四川深度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服務國家全局指明了方向,對外傳遞出四川拼經濟、搞建設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

  “建強現代化成都都市圈,深化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打造綜合能級更高、支撐帶動能力更強的全省發展主干和成渝地區發展引擎”,四川對外宣告擲地有聲。目前,成都都市圈高端能源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電子信息產業相繼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1490家企業緊密開展產業協作,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建設蹄疾步穩。成都已培育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和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德陽重大裝備制造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眉山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產業初具規模,資陽汽車制造、軌道機車、口腔裝備材料產業具有較好基礎。

  據悉,《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2023年重大項目清單》共推出重大項目147個、總投資逾1056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逾1200億元;其中,產業發展項目46個、總投資近20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過300億元。這份投資清單含金量十足,且針對性強,蘊藏著大量合作商機。

  即將落地上海的“投資四川·成都都市圈全球投資推介會”,將充分地展示成都都市圈的經濟實力和蘊藏的無限機遇,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集四川,必將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更多優質項目涌向生機勃勃的巴蜀大地。

  未來幾年,四川將著力推動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處理好人、產、城之間的關系,把人本理念作為城市規劃的起點,以充滿活力的產業集聚人才。成都都市圈的產業集聚功能與城市功能做到了有機融合,充分考慮與城鎮發展的無縫對接,注重生活功能配套,是企業參與共建都市圈的重要載體。

  一個承載著人口總量近3000萬人的成都都市圈,隨著產業集群、精英人才源源不斷涌入,這個“支撐帶動全省發展主干和成渝地區發展引擎”將煥發出更加強大的推動力。

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

  四川“狂飆”的底氣何在,產業發展是重頭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四川緊扣中央精神,聚焦優勢突出、成長性好的重點產業領域,全力實施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四川制造”和“四川服務”相得益彰效應正加快形成。

  可以看到,在時代的浪潮席卷而來之時,四川的反應很迅速,并初見成效,而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離不開精準招商引資,為四川注入源頭活水。四川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精準的招引動作,一個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相繼落地開花。

  前不久,四川以“進博會”活動契機,舉辦跨國公司投資四川懇談會,60余家跨國公司高層出席,現場簽約畢馬威西南共享服務中心、匯豐保險四川機構拓展等重大外資項目6個。同時,加強與重點地區知名商協會、研究機構、中介機構合作,針對性地組織行業領域知名企業赴市(州)考察,簽約合作項目512個。2022年,四川“走出去”聯合市州開展招商活動110余場次,“請進來”考察56批次。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資(下稱FDI)規模35.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30.3億元,同比增長5.2%,規模創歷史新高、居中西部第一。

  一系列“組合拳”的有效實施,不僅看到的是四川產業項目量的合理增長、質的穩步提升,更讓企業感受到的是四川營商環境的提質飛躍?!巴顿Y西部·首選四川”越來越成為境內外投資者的廣泛共識和投資四川的深刻印記。

  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上,四川全力以赴,搶先抓早。2023年春節假期剛過,四川吹響了拼經濟的“號角”。2月10日,2023川商返鄉投資創業懇談會在蓉召開,聊機遇、談合作、說打算、強信心,一項項投資計劃,一條條發展建議,為這場“天府之約”更加務實、增添了份量,掀起了赴川考察投資興業熱潮。

  四川不僅將招引作主攻方向,更在服務保障方面下足了功夫。去年,四川大力實施“外商投資服務專項行動”,調研重點外資企業800余家,協調解決博世、一汽大眾等企業問題訴求780余個,促成德國梅塞爾、美國艾默生等150余家外資企業在川增資。

  在政策保障方面,四川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在已經出臺兌現的“扶持個體工商戶10條、電力10條、稅收10條、金融19條”等舉措基礎之上,今年2月,四川重磅推出36條政策措施推動全省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從金融支持、資金獎勵、要素保障等企業關心領域,特別對標志性外資項目和重大產業化項目給予重點獎勵,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

  行走在巴蜀大地,全球客商云集于此、國際品牌紛至沓來,項目投資逾萬億元,擁有超大規模市場潛能。正在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四川,毋庸置疑已成為充滿無限商機的投資熱土,必將生機盎然、百業俱興。

  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合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