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一頭連接著產業,一頭關乎民生,它既是城市煙火的需要,也是產業發展的支撐。

  從打造消費示范新場景,到發放“煙火成都”“成都520”消費券,舉辦購物節、美食節等各類促消費活動,推動SKP、TFS啟動運行,培植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及直播電商新業態等等——今年以來,雖然受經濟下行、高溫限電和疫情反復沖擊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但成都消費仍然顯現出強勁的韌性、活力。

  不久前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如何持續強化消費基礎性作用?面對未來,如何為消費提質升級注入更多活力?成都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金泉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采訪。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打造“成渝雙核消費”全新IP

  12月15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消費”是被頻繁提及的關鍵詞。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作為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對城市經濟、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義。張金泉表示,眼下正是消費的黃金時段,將充分利用元旦、春節等節日消費旺季,舉辦2023新春歡樂購,聯動重慶開展成渝雙城年夜飯、年貨節等促消費活動,發動市場主體推出具有針對性的讓利促銷,持續滿足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只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張金泉表示,聚焦場景營城和品牌立城,成都將加快建設彰顯公園城市特質和天府文化魅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一步增強消費對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拉動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品牌。

  “打造消費示范新場景、山水田園等文商旅體農融合消費場景,推進商圈、步行街等有機更新,以生態價值轉化場景為抓手,促進在地資源國際化。”張金泉還表示,將發展多元綠色新消費,打造一批城市綠色、綠道藍網示范項目和社區商業中心,迭代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提升發展數字消費。營造國際消費新生態,出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支持政策,舉辦國際美食節、“雙城”消費節等活動,打造“成渝雙核消費”全新IP。

▲SKP項目夜景圖 成都SKP提供▲SKP項目夜景圖 成都SKP提供

  聚焦建圈強鏈和貿易強市

  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貿易與開放,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會議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今年前11個月,成都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681.6億元,占四川進出口總值的83.3%,在全省外貿運行中繼續發揮著引領作用。”張金泉表示,聚焦貿易強市實施建圈強鏈,成都將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推動貨物貿易強鏈,加強貿易和產業融合,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資源性產品等進口,提高一般貿易占比;加快建設國家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推動成渝共建“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同時,推進服務貿易擴能,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推動新興貿易創新,著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外貿新模式新業態。”

  聚焦制度創新賦能,成都要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張金泉提到,要升級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對標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開展通道建設、離岸貿易等方面創新探索,集聚更多優質要素資源;夯實多邊開放平臺,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歐洲中心等項目建設,增強綜合保稅區功能;拓展國際經貿網絡,拓展國際經貿網絡,持續強化與國際友城的密切合作,深化與在蓉領事機構溝通對接,深耕歐盟、RCEP等市場,助推企業“走出去”發展。

  除此之外,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張金泉稱,聚焦“三個做優做強”,成都還將加快推進現代商貿產業建圈強鏈,扎實推進蓉北樞紐商圈、成都國際陸港等9個服務業重點片區建設,策劃推出“成都商機”面向全球招募產業合伙人和創新創業團隊,落地一批財務結算中心、供應管理中心、貿易型總部等重大項目,引育一批總部企業、培育一批總部樓宇,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