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成都站(火車北站)運營進入倒計時。上午11時30分,成都站最后一班開往北京西站的列車準點發車,現場吸引了不少旅客合影留念。
70年風雨,作為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的起止站之一,成都站不僅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更承載了無數南來北往的旅客心中的詩和遠方,以及蜀道通暢的宏圖愿景。在成都站營運的最后一天,一大批曾經在此工作、乘車、路過的市民也從四面八方奔來,與這座老車站告別。
“售票快手”重回車站:
站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窗口前,最后一次合影
合影、拍照、相互問候、再看一眼曾經工作的崗位……冷清了許久的成都站,在今天重新熱鬧起來。
“這應該是我最后一次和這個窗口在一起了。”今年7月剛退休的溫榮英,時隔幾個月后,再次來到了成都車站。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她是來與成都站作別的。退休前,她是成都車站服務品牌“榮英窗口”的品牌帶頭人。站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窗口前,她請同事幫忙拍下了最后一張合影,窗口內的售票同事看見她在拍照留影,也開心地比起了手勢“搶鏡”。

在這里工作了27年的溫榮英,感慨萬千。拍完照,她環顧四周,雙眼有些泛紅。
“工作了這么多年,多少有些傷感。”溫榮英曾是成都站第一售票能手,以“快、準、穩、好”為特點,最快的出票速度僅為6秒鐘,曾創下單班售票2968張的最高紀錄,被稱為“售票快手”。
回想起在這里的點點滴滴,一切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最忙的時候,我們幾乎是通宵達旦工作。人山人海的春運,購票的市民從窗口排到了站外。”回憶起曾經的工作,溫榮英顯得很興奮,從曾經的手寫發票,到如今的電子發票,記錄了中國鐵路的快速發展;鐵路12306網站、鐵路12306手機app的應用,使得旅客購票更加便捷。“以前坐車,旅客基本上都是到售票窗口來買,購票量大,售票員的工作效率非常重要,而現在,基本上都是通過互聯網購票了。”
今天,溫榮英把成都站走了一遍,好些許久未見的老同事也都來了,老友相見分外高興,大家拉著家常,回憶著曾經的工作故事。“老站要告別了,我們其實更多的還是期待,期待著幾年后,更加漂亮、功能更加齊全的新站出現在大家面前。”
他們站好最后一班崗:
拍遍車站每個角落,期待新站早日歸來
“大家退進來點,保持在站臺內的安全距離。”今天的成都站臺上,最為緊張的莫過于成都車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張蕓娣。許多人在列車前拍照留影,保持安全成了張蕓娣心中緊繃的一根弦。來回穿梭在站臺的她,不時提醒著市民注意安全。
2009年,就讀于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系的張蕓娣畢業后就來到成都站工作,今天是她在成都站工作的最后一天。“我今天值班,晚上會送走最后一班列車,最后檢查一遍站臺,而且應該會通宵在這里。”

一邊站好自己最后一班崗,張蕓娣一邊也用自己的方式與工作多年的車站告別。這幾日,喜歡攝影的她拍遍了成都車站的每一個角落,候車廳、進站口、售票窗口、站臺、鐵道、列車、落日……她記錄了同事們工作的點滴,手機里成堆的成都車站照片,見證了她和這里相伴成長的故事。
張蕓娣是重慶人。這些年,想家了她便隨時坐上火車回一趟家。從綠皮車到動車,從8、9個小時才能回家,到如今的2個小時左右便可以回家。她親身經歷了成渝兩地交通速度的跨越式提升。
改擴建后的成都站,車場規模將達到10臺18線,加之城市軌道交通等配套,未來的成都站將成為一個集城際高鐵、市域快鐵、地鐵及城市公交于一體的立體交叉零換乘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分別時,張蕓娣也十分期待著新站的早日歸來,自己能夠再次站上新站服務。“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我們都希望成都站再次煥發光芒。”
成都站,后會有期!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攝影記者 陶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