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等地學生乘坐專列抵達成都東站▲上海等地學生乘坐專列抵達成都東站

  “特事特辦”

  晚上11點35分,天空下起小雨,淅淅瀝瀝,第一批次的轉運車已經出發。

  這時,人群中,一個女孩身體突發不適,她隨身攜帶的藥物已經用完,向現場工作人員求助。現場醫務人員看到后,第一時間上前詢問具體情況。了解情況后,醫務人員將女孩兒帶到專門設置的等待區坐下,有人送來了熱水。

  約15分鐘,女孩兒需要的藥物就被閉環轉運過來。20分鐘左右,女孩兒被工作人員護送至現場配備的救護車,由120轉運至成都市六醫院發熱門診,待診療結束后,再由專車閉環轉送至隔離場所。

▲成都東站,醫務人員將身體不適的女孩帶到等候區休息▲成都東站,醫務人員將身體不適的女孩帶到等候區休息

  這樣的特殊情況,幾乎在閉環轉運的每天晚上都會發生。

  怎么辦?“特事特辦!”吳建偉說,在現場,成華區東客站新城辦、鐵路成都東站、站前公安分局和交警三分局聯動,每天都會根據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協同衛健、交通和鐵路部門,針對實際狀況分類處置,包括交通組織、旅客轉運、突發事件處理等等,都提前制定了預案。

  他舉例,第一天轉運現場,列車上有位懷孕7周、有輕微出血的孕婦。成華區東客站新城辦得知該情況后,聯絡附近醫院安排救護車輛,提前在現場等待。乘客一下車,就由工作人員閉環轉運至醫院檢查治療,再閉環送回隔離酒店。

  還有一個學生,此前腳不慎扭傷,現場也配置了輪椅,全程護送孩子上車。

▲成都東站,工作人員為不慎扭傷的學生準備好了輪椅▲成都東站,工作人員為不慎扭傷的學生準備好了輪椅

  這個雨夜,因他們而溫暖

  遲遲不見女兒出來,吳雪春心里有些著急。

  從列車進站開始,她就踮著腳,眼睛一直望著前方,不時揮舞著手里的玩偶,手機保持和女兒通信,生怕錯過。

  “天這么黑,人這么多,你確定孩子能看到你嗎?”記者問。

  “能呢,母女有心靈感應嘛!”她笑著說。

  臨近晚上12點,吳雪春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女兒。她使勁兒揮舞著手里的冰墩墩,大聲喊著:“閨女兒,媽媽在這兒!”

  女兒在人群中也看到了媽媽,高興地舞動著雙手。

  這是在上海隔離70多天后,母女倆第一次見面——

  現場設置了隔離護欄和外圍警戒線外,盡管只是遠遠地見上一面,不能面對面交流,但看到轉運如此快速有序,已覺安心。

 ▲乘坐專列抵達成都東站的乘客閉環送至隔離酒店 ▲乘坐專列抵達成都東站的乘客閉環送至隔離酒店

  “天下媽媽都一樣。感謝成都。只要孩子回來了,其他的都是小事兒。”目送女兒上車后,吳雪春的步履也變得輕快起來。

  “女兒最想念家鄉的美食,寄過去的家鄉特產,同學們都說就成都的最好吃。”說到此處,她的語氣難掩自豪。

  等候了1個多小時,一旁的蔣先生也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兒子。“他體型又高又壯,一眼就看到了。”

  或許父親的愛,都是沉默的——

  對兒子揮了揮手,蔣先生在隔離帶外跟著兒子的隊伍,無聲地送他上了車。“看到現場安排得這么巴適,終于放下心了。”轉過頭來和記者說話時,他的眼睛帶著些淚花。

  這時,轉運任務已近尾聲。吳建偉看了看時間,開心地說:“你看,今天1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了約1000人的轉運任務,比昨天提前了半個小時。”

  從24日晚11點18分開始上客,到25日凌晨0點23分最后一批轉運車成功駛出,閉環轉運工作全程共歷時65分鐘。

  “對于這種大規模的閉環轉運任務來說,時間越快,意味著娃娃們等待的時間越短。都是為人父母的,我們也不希望娃娃們在經歷了長時間隔離,長時間旅途后,還要在雨中等待那么久。”說完他又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