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回復:
該顧客醫藥報告顯示為炎癥反應
5月19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致電網友所指的海底撈火鍋仁和新城店。據工作人員回應,對于網傳顧客稱在該店食用河豚魚疑中毒一事,其表示目前由公司專人在進行處理,對于詳情其并不清楚,不便回答。
同時,該工作人員回應,該店河豚鍋品鑒是在上個月進行的,目前該店已暫無河豚鍋的相關品鑒,該品類也未在店內正式上市給顧客。對于是否受到顧客中毒事宜影響而未上市,該工作人員表示“不了解,這些事都是由公司專人在處理”。
對于河豚食材品質,該工作人員稱海底撈河豚鍋使用的河豚食材,都是經過了專業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的食用河豚魚。
5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海底撈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給出了回復:
1、產品屬于無中毒風險的食用級河豚。海底撈河豚系列產品由掌握河豚養殖控毒核心技術的中洋集團獨家供應,該人工養殖河豚品種為暗紋東方鲀(豚),已經過11代技術改良,且連續10年通過專業機構檢測,屬于無中毒風險的食用級河豚,可放心食用。
2、若有河豚中毒可以通過醫藥檢測報告查出,該顧客的醫藥報告顯示為炎癥反應。在5月3日晚上結束品鑒后(即5月4日)的凌晨,有一桌顧客表示身體不適,其中兩位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根據顧客提供的醫院化驗報告顯示,主要是炎癥反應,并非神經中毒。
3、接到顧客反饋后,門店立即進行排查,河豚品鑒活動除該批顧客外,沒有其他顧客反饋異常情況。門店已經對當天的品鑒食材進行封存。市場監管局分別于5月6日和19日到門店現場檢查,確認相關產品資質及檢驗報告齊全,未發現異常情況。我們鼓勵消費者依法維權,也會全力配合調查。
據介紹,海底撈河豚系列產品自4月起在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等20個地區開展品鑒試吃活動。
在海底撈公司提供的檢驗報告中,對“中洋河豚魚片”“河豚魚滑”“河豚鍋底調味”進行了河豚毒素檢測,結果均為“未檢出(<3μg/kg)”。

5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高新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已有專人負責。但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再次撥打該座機電話,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專家:
河豚是名優水產品 可合法養殖銷售
不懂烹飪方法不建議自行加工食用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楊淞表示,河豚是一種非常重要也比較名貴的名優水產品,肉質非常好,肯定是能食用的,價格還比較高。東方暗紋豚等是養殖品種,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屬于合法養殖和銷售的。
但是,河豚確實有毒,主要表現在它的內臟和性腺上,會有一些神經毒素。少量的神經毒素就會導致中毒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如果不懂烹飪方法,不建議自行加工食用。而在飯店,也不能排除有加工不當導致中毒的風險,此前也確實有過類似的報道。
至于此次網友所說的中毒,已經發生多日,所以也可以看同一天其他顧客食用后是否出現同樣的反應。
紅星新聞記者查詢獲悉,河豚本名河鲀。記者在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查詢到,《農業部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加工經營的通知》說:為規范養殖河鲀加工經營活動,促進河鲀魚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防控河鲀中毒事故,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決定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加工經營。
《通知》要求,養殖河鲀應當經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后方可銷售。加工企業的河鲀應來源于經農業部備案的河鲀魚源基地。養殖河鲀加工企業應當按照河鲀加工技術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鲀毒素。河鲀可食部位(皮和肉可帶骨)經檢驗合格后,附檢驗合格證方可出廠。
河鲀加工產品應當包裝,包裝上附帶可追溯二維碼,并標明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原料基地及加工企業名稱和備案號、加工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檢驗合格信息等。
禁止經營養殖河鲀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鲀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鲀。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